【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五十三期
2015.03.01 出刊
■ 【海天遊蹤】側記2015新春英倫之旅◎文/閻以炤
■ 【乙未新春拜年側記】師生歡聚,試問乙未各家風光◎文/陳瑋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卅九】公用亨于天子◎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卅五】摻水的墨汁◎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治療牙痛的特效穴位―偏瀝穴◎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小學階段的人格特質與教學目標◎文/王修亮
■ 【志學集】解讀卦辭中的元亨利貞
      ──咸臨書院台北讀書會三月通知
◎文/陳亞莉
■ 【學會公告四則】夏學論集六即將截稿◎文/編輯部
2015年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基礎班招生◎文/編輯部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文/編輯部
jt叔叔「方劑臨床能力十日衝刺班」四月底確定開課◎文/譚傑中
 
【海天遊蹤】
 
側記2015新春英倫之旅
◎文/閻以炤

劉君祖老師三十年前曾因差旅途經倫敦海德公園(Hyde Park),由於當時簽證限制只能進出英國一次,稍後趕赴法國,未能再折返英國進一步遊覽,深以為憾。

2015年,他再興旅遊英倫之念,整個假期行程11天,由兒女策畫,採半自助方式進行。倫敦住三夜,搭夜車臥舖前往蘇格蘭愛丁堡住民宿,再參加兩個當地公司辦的短期小團旅行,蘇格蘭高地與天空島(Isle of Skye)三天兩夜,加上羅馬古城牆之旅,推行李奔馳趕車、查地圖四方遊走的特別經驗,讓劉老師難忘,多少體驗到年輕背包客住青年旅館及民宿的旅遊方式。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2月13日飛抵倫敦希斯洛機場後,搭乘地鐵前往市中心下榻一間世界連鎖的青年旅館,內部標幟色彩鮮豔,可以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旅客,輕鬆自得在各大城市間移動。

劉老師倫敦遊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聖保羅大教堂。英國大多數公立博物館都免費參觀,但著名教堂都要收費。不過,由於華人遊客甚多,聖保羅大教堂和稍後遊歷的西敏寺、愛丁堡城堡等,都有完善的中文耳機語音導覽和書籍簡介,真是非常便利。

聖保羅大教堂自地面到最高一層穹頂,共有528階臺階之多。劉老師安步當車,先到第一層的「迴音廊」,再上「石迴廊」及最上方的「金迴廊」,皆可走到教堂外環繞一周,倫敦景色赫然腳下。迴音廊經人精心設計,在教堂穹頂內部任何一處,面朝牆小聲講話,遙遠的對面皆可俯耳傾聽說話聲。這座倫敦市中心的大教堂,最早於西元604年由東撒克遜人主教梅里特斯所建,木結構的教堂屢焚屢建,1666年卻又遭倫敦大火焚毀三分之二的建築體,於是由克里斯多福‧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為教堂設計新方案。建築過程中,雷恩爵士本想用馬賽克鑲嵌裝飾穹頂內部,但大教堂委員會後來嫌馬賽克昂貴費時,遂指定名畫家詹姆斯‧桑赫爾爵士(Sir James Thornhill)改以壁畫代之。

這座1675年至1711年間共花費36年改建的大教堂,曾是查理王子和黛安娜的皇家婚禮之所在,也曾舉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年大典,以及二次大戰首相邱吉爾的葬禮;其地下室同時也是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勛爵、威靈頓公爵的長眠之地。劉老師邊參觀,邊思維宗教留給後人的文化力量,無遠弗屆。

大笨鐘(Big Ben)與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大笨鐘是英國國會議事廳的兩座高塔之一,每15分鐘鳴一次鐘。當日劉老師從地鐵站走出來,正逢12點,鐘鳴12響,聲宏有力,不絕於耳。劉老師立即對塔尖下的正午時鐘拍照,回身發現所有觀光客皆駐足停留在此世界級景點。

大笨鐘旁邊就是西敏寺。這座教堂與英國皇室淵源深厚,幾乎所有英國國王加冕儀式,都在此舉行;然而這裡也是許多國王的長眠所在,著名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和被她處死的蘇格蘭女王瑪麗均葬於此。另一方面,日前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也在此成婚。由生至死的循環,皆在這座宏偉的殿堂裡不斷發生。

西敏寺歷史悠久,七世紀就有記載在此處建立教堂,而現在的建築物則是由愛德華懺悔王(Edward the Confessor)以諾曼修道院為原型,於11世紀打下基礎;13世紀亨利三世融入哥德風格,才形成現在的風貌。後來,英王亨利八世行宗教改革與羅馬教宗對立,西敏寺有幸逃過一劫,得以保留下來。

西敏寺內服務人員身著紅、綠、藍三色長袍,為每年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朝聖的遊客服務。當日劉老師在雨中排隊進入參觀,並在教堂一隅找到立有多位詩人、演員、音樂家與藝術家紀念碑的「詩人角落」(Poets' Corner),看見莎士比亞和巴洛克時期創作神劇《彌賽亞》的著名音樂家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紀念碑。

海德公園

冬日上午的海德公園,清冷無人,樹枝在寒風中搖晃,偶有老人遛狗。劉老師找到傳統倡導言論自由與公共集會的「講者角落」(Speakers' Corner),但此時放眼僅見未開的販賣部。2012年6月,劉老師應文建會之邀到紐約演講,當時與倫敦海德公園齊名的紐約中央公園,從早到晚都有人跑步、健走,兩者因季節不同,地點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

海德公園內有一個人工的蛇形湖,養了許多天鵝、雉鴨,在湖面自在划水,偶有天鵝在水邊整理羽毛,修長的鵝頸自在轉動,劉老師看得有趣,不停拍照。

園內有一座噴泉池,用以紀念意外身故的黛安娜王妃,就在蛇形湖旁邊不遠。不採高聳紀念碑或雕像,反而設計成供人歇息的親水公園,夏天定是孩童的好去處。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和塔橋(Tower Bridge)

這一次劉老師原本計畫參觀倫敦塔,但因遊客如織、時間有限而未能如願。這座城堡式建築1078年由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開始興建,卻一直作為王室拘所,從未當成要塞使用,一直到1952年後其牢獄的功能才遭廢除。

當劉老師走過一旁建於十九世紀末的知名塔橋,抵達泰晤士河對岸,才真正欣賞到倫敦塔建築全貌。塔橋長244公尺,吊橋頭尾各一座哥德式風格建築,當年興建時間長達八年之久,於維多莉亞女王統治下的1894年才完工。

這是倫敦最知名的地標之一,很多人經常與童謠「倫敦大橋垮下來」中敘述搞混,實際上「倫敦橋」另有一座,那首歌詞其實並不是指這座著名的大橋。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本次英倫之行,辜懷如女士得知劉老師有興趣參訪大英博物館,特別請她的千金,正在倫敦大學修習考古博士的張倚竹小姐進行導覽。張小姐大學就在倫敦名校修習考古及古物修復,同時鍾情於埃及楔形文字的翻譯,由她細細說明博物館的重點收藏,真是信手拈來,引人入勝。劉老師針對古文明發展頻頻提問,張小姐一一詳細作答。

大英博物館始於1753年,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將八萬件私人收藏捐給國家,後有牛津伯爵捐贈王室藏書,規模逐漸擴大,1759年成立世界第一座「國立博物館」。18、19世紀大英帝國以強權在全世界蒐羅地下出土文物與美術品,當今館藏已達600萬件。

▲圖說:攝於大英博物館內圖書室

黎羅浮宮名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透明金字塔一樣,既具現代美感,又有連結博物館精神饗宴之功。

張小姐帶劉老師穿梭在埃及、希臘、印度收藏區,最後參觀中國館的收藏,此一中國館的館藏品,絕大多數是她過去就讀的大學近年捐贈的,皆為瓷器精品,典藏櫃都是新製的。

張小姐在希臘展區的雕刻前感慨地說,這些古代雕刻皆為大英帝國掠奪而來,在搬運中已損毀不少,如今希臘政府多次交涉,希望英國能歸還其國寶,可是希臘此刻經濟不佳,國債難償,這批古物若想物歸原主,恐怕遙遙無期。2011年,劉老師造訪希臘,當時的希臘導遊也曾指著博物館牆上空出的位置,發此慨歎。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2月15日,劉老師搭兩小時巴士北上前往著名的牛津大學。牛津市內學院林立,劉老師先參觀有300年歷史的植物園,溫室內有熱帶植物,霧氣騰騰,比起外面暖和多了。這裏創立於1621年,是牛津醫學院的藥草園。接著參觀著名的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創立於1458年,有座都鐸王朝建立的鐘樓,每年5月1日的清晨,唱詩班都在此演唱讚歌,展開一天的歡慶活動。劉老師在學院北邊小徑散步,即便冬日仍綠草如茵,據稱春夏有小鹿在其上吃草嬉戲。

▲圖說:劉老師在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留影,冬日院中猶可見芳草青青。

劉老師還報名參觀著名的包德廉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導覽活動,這座英國最古老的圖書館,館藏850萬冊,僅次於大英圖書館。

▲圖說:駐足於牛津一隅。

導覽是由一位英國女士,向15位參觀者娓娓敘述圖書館的歷史。還讓劉老師參觀手抄卷書,現在英國所有出版物,都會收藏於此。牛津學生可以進入使用各種書籍,裏面有許多小的閱覽室,散發濃濃的書卷味。

天空島之旅

位於蘇格蘭西部高地的Isle of Skye,臺灣譯為天空島,這個遠在蘇格蘭西北角的旅遊勝地,雖然遠在天邊,但是觀光業發達,盛產威士忌酒和羊毛。劉老師當日參加的小型旅行團,由帶著濃濃蘇格蘭腔的Gus先生駕駛兼導遊,他頭戴麥克風,向這一團15人詳加解說沿途風景和歷史淵源。蘇格蘭有自己的國會和貨幣,英鎊通用,但找零錢時常會拿到蘇格蘭幣。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案雖以些微差距未能通過,其實早已半獨立,路標除英語外還有蘇格蘭語(蓋爾語)。蘇格蘭景色優美,古代是火山岩,但現在均是死火山,不再噴發熔岩,最高的朋尼維山(Ben Nevis)4406英呎,高山相連其內夾雜著溪谷河流湖泊,形成美麗高地景觀。由於是冬季,山上積雪堆疊在火山岩礫石上,景觀極其特殊,所以成為拍攝電影電視的取景處。由蘇格蘭名演員史恩康納萊所主演的電影時空英豪(Highlander),把美麗風光從鏡頭傳揚到全世界,帶動此地觀光業,正如「魔戒」和「哈比人」對紐西蘭一樣。

▲圖說:參觀伊蓮朵納城堡(Eilean Donan Castle)

尼斯湖(Loch Ness)是斷層形成長達40公里的細長湖泊,兩側群山環繞,自古就傳說湖裏住著水怪,但科學證明全是造假。劉老師在湖畔照相,看著遊艇緩緩駛離碼頭,駛往群山之中。蘇格蘭西部高地,整年晴雨不定,旅行團回程參觀伊蓮朵納城堡(Eilean Donan Castle),沿路飄下鵝毛大雪,等進入城堡參觀,又見格子窗外晴空萬里,照耀積雪山景,美不勝收。伊蓮朵納城堡是1932年修復,內部仿製當年情景,假日屋主依然返回渡假,平日供遊客參觀。一樓宴會廳目前經常有人在此結婚,舉辦喜慶宴會,週日成為附近居民望彌撒的教堂。城堡內放置幾近逼真的蠟像,模仿1932年修復城堡的馬革雷家族,準備晚宴的廚房景象,生動傳神。

從愛丁堡到倫敦

愛丁堡(Edinburgh)在7世紀由薩克遜國王艾德恩在此險峻岩石上築城堡,是蘇格蘭首都。蘇格蘭地勢北高南低,盛產羊毛和威士忌酒、鮭魚,西邊面對大西洋帶來水氣,東北邊北海蘊藏石油,所以蘇格蘭資源很豐富。

▲圖說:參觀愛丁堡(Edinburgh)

愛丁堡這座城市北側是新城,南側是舊城,銜接新舊城的Waverly Bridge橋下就是東西向的溪谷,鐵路則沿著溪谷鋪建。新舊城中間有條大道名為「皇家哩」(Royal Mile),是販售商品的銷售街,整整一英哩,聚集各國購物的觀光客。由此向西可到愛丁堡城堡,向東則是荷里活路德宮殿。劉老師說蘇格蘭很重視文學家,像小說家華特史考特(Walter Scott)還建塔紀念他。

愛丁堡城堡是座建築在險峻岩石上的要塞,參觀城堡可從中文語音導覽中,得知蘇格蘭所經歷的慘痛歷史。至於東邊荷里活路德宮殿,至今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仍會前往居留,所以據稱內部莊園優雅,宮殿華麗,可惜劉老師抽不出空前往。

從蘇格蘭高地天空島返回愛丁堡,劉老師隨即搭乘4小時火車,到達倫敦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的首都,倫敦既先進又快速,而愛丁堡則幽雅而美麗,兩者給人的感受相當不同。倫敦便捷的地下鐵可以自助旅行一個月而不厭膩,蘇格蘭則須參加當地旅行團,才能到處欣賞令人歎為觀止的高地景致,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旅行方式,讓劉老師有深刻的體會,十一天新年假期確實不足以完全體驗這兩個不同的國度,找機會春天再來,英格蘭北部湖區還沒去呢。

本期目錄...

【乙未新春拜年側記】
 
師生歡聚,試問乙未各家風光
◎文/陳瑋

每年春節,我們這群易學同好都會事先約好一天到劉老師家中拜年,今年依循往例,我們選定在2月27日農曆初九這天到老師家。有別於往年大夥兒還需煩勞老師、師母為我們準備食物;今年,我們事先做好工作分配,多虧亞莉姐任勞任怨負責統籌,她發line通知大家分別準備不同的食物,大家透過line討論菜單,你來我往、七嘴八舌,好不熱鬧!

2月27日當天,每個人在約定的集合時間準時抵達,並把各自準備的東西帶齊。到了老師家,明本禪師即刻拿出他的不沾鍋工具和橄欖油,準備一展廚藝長才,只見他在廚房裡不到一會兒工夫,一鍋素水餃、一鍋素鍋貼就香噴噴地上桌了。此外,文君準備的葷食水餃也一併上場較勁,而兆平姐那鍋牛小排,光看就知道那牛肉燒得軟嫩入味,讓人忍不住流口水啊!湘麟姐及婉如姐這兩位廚藝高手,也分別展現了各自絕活,自己做的滷味 、涼拌菜心及豆腐捲、韮菜盒子、花椰菜,也為這次的拜年菜樣增色不少。雖然師母左手受傷,但擔心我們吃不飽,還特地煮了一鍋飯、準備了年糕。

▲圖說:同學們向老師、師母舉杯恭賀新年,大家歡聚一堂,喜氣融融。

看著一道道美味菜肴相續上桌,早已飢腸轆轆、垂涎三尺,大家一同舉杯先敬老師、師母,再互相敬酒,然後就坐下來大快朵頤。最後還有潔翎提供的名店小點,口味很讚的呢!我提供的水果,則在餐後劃下完美的句點。

吃完飯後,就是大家最期待的老師開示時間。好玩的是,亞莉姐為了敦請老師為我們自己所占的年卦一一作解,竟自扮須菩提跪地,作勢向老師請求開導解卦,一旁的同學也一併跪下,老師這時趕緊拿起相機把這情景拍下,讓全場氣氛更加和樂。老師對學長姐所占的年卦一一回應後,中醫造詣甚深的慶平學長接著分享他在今年過年期間,如何透過針灸與中藥把病至垂危的母親救活,讓在場每一位受益良多,也在學習中醫的同學體會則又更深了。

▲圖說:為表慎重,大家下跪請求老師開示,為大家各自所占的年卦解惑。

這次拜年,大家都帶著滿滿的知識和飽飽的肚子回家,非常感謝老師、師母熱情的招待,期待來年大家繼續跟著老師學習,乙未年道業皆精進!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卅九】
 
公用亨于天子
◎文/劉君祖

乙未新春,我們一家沒在臺灣過年,赴英國自助旅遊十幾天。姊弟二人負責安排食宿行程,英語也還對付,年輕人使用愛瘋手機還可全球定位,倒讓我們兩老省心不少。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的崢嶸歲月已過,而今年逾耳順,貪戀的只是家人親情的難得相聚,異域山河的種種瑰麗景觀反倒是陪襯了!歲月如流,想來也真是有些滄桑。

英倫附近只待了四天,大半行程去了更北荒寒的蘇格蘭。倫敦畢竟是世界名都,長期高居影響全球形勢的中心,街道建築風土人情都有大家風範,城市管理也有倫有序。聖保羅大教堂的雄偉氣勢磅薄且精緻,西敏寺散發著皇家的貴氣,又薈萃埋葬了功勳卓著或文章驚世的眾多英靈,步趨間多少風流往事,弟弟說當時淒哽欲淚,我為之默然。海德公園我在廿多年前去過一角落,冬季遊人少,陽光和煦,蛇河畔以環泉紀念黛妃淡定適宜。歷史巨輪碾過,恩怨情仇是非成敗轉頭皆空。

姊姊去過大英博物館多回,她自己去觀賞舞台劇,我們則請安平、懷如的么女倚竹導覽。她是古物維修領域的專業,綺年玉貌卻對古文化一往情深,埃及、印度、古歐洲乃至宋代汝窯的絕世精品,都能娓娓道其精蘊。我一路帶著王船山的《宋論》品讀,從太祖開國到南宋淪亡,孤臣孽子操危慮患的情思動人,而簡淨和宜的藝品也真正成就了不朽。

參觀牛津是重中之重,離校多年女兒差點找不到當時的住處。包德廉圖書館藏書八百五十萬冊,包括現代英國所有的出版品,建有地下隧道連接幾處書庫。閱覽室的書壁書桌之美令人讚嘆,如此深邃敦重的文化底蘊,與今世的淺末華虛截然異致。

▲圖說:師母留影於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

夜車臥鋪徐行至愛丁堡,千年古城風光迷人。作家史考特有高聳的煤黑紀念塔,創造福爾摩斯風靡全球的柯南道爾雕像也可佇足良久。建在險峻岩山上的城堡多存蘇格蘭與英格蘭長期戰爭的痕跡,皇冠廳中的命運之石與歷代英王加冕有關,1996年蘇格蘭取得相當自治權後才獲歸還。往後幾天我們更往北去了天空島、高地與尼斯湖,也南行至古羅馬人入侵後邊防要塞的哈德良長城,其高度當然遠遜萬里長城,依稀猶可懷想近兩千年前的帝國兵威。斜陽殘照,漢家陵闕, 俱往矣!逝者如斯,真的只能但看今朝。

去年九月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雖然以45比55未能通過,也算是甲午年眾多災眚中的國際大事。我當時占問結果,為明夷下卦三爻全動,貞悔相爭成師卦。明夷為落日艱苦之象,師則勞師動眾以期一戰成功。明夷初爻鳥飛垂翼,主人有言,宗主國倫敦方面頗致批判;二爻夷於左股,不良于行,寄望三爻南狩成功擺脫苦難;三爻強調乾坤一擲須周密準備,抓準時機。整體看來,勢處下風的蘇格蘭雖已全力動員,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不大。又問英格蘭能否保住北方江山?為巽卦三爻動,爻變有渙卦之象。隨風巽,蘇獨的風潮不息,九三為一波之終,爻辭稱頻巽吝,未來仍有爆發可能,渙為離散之象。遇巽之渙,英國要維持主權完整仍有後患啊!

2月21日我們車行至蘇格蘭與英格蘭界碑處,米字旗內蘊的X正是蘇格蘭的旗幟,將來若分離,豈不只剩下單一的十字架了?我問未來十年內蘇獨會成功嗎?為大有卦九三爻動,恰值宜變成睽卦,爻辭稱:「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大有繼同人之後,為超越族群矛盾後的和平共存之象,睽為家人反目,睽違異路。蘇獨仍有可能,究竟如何則繫於兩地民眾的智慧與德行。君子無傷,小人就過不了關。公為五等爵位之首,享有封地,按禮應獻貢賦于中央共主的天子,這樣彼此關係才能順暢。幾世紀以來,蘇格蘭與英中央政府的關係不就是這樣嗎?如果互利關係破壞,自然睽違生變,貨幣經濟國防能源各方面都會出現問題。

▲圖說:在英格蘭與蘇格蘭界碑石留影為記。

放眼未來,英鎊與英國的國勢皆不看好,這個老牌的殖民帝國也算遭了業因果報。雖然,斯土斯民底蘊仍深。倒是臺灣近年來的各種發展極令有識之士擔心,最近讀完蘇起書《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也跟他會晤談過,蓋有深憂焉。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卅五】
 
摻水的墨汁
◎文/邱雲斌

小年夜,回老家拜天公,照例不揣淺陋,自撰自寫春聯;萬事俱備,只遍尋不著墨汁。老媽從書櫃底層搜出一瓶,說:「你老爸用過的,應該不會壞。」

新春開筆,喜氣洋洋!可是愈寫愈不對勁,怎麼墨汁顏色淡淡的,多年不用,應該愈陳愈濃才對呀?後來一想,是老爸留下的沒錯,摻過水,練字用的。眼眶不禁紅了起來,思念、感恩、慚愧…..層層疊疊,洶湧襲來。

老爸生前寫得一手好字,山城附近廟宇的楹聯,宗親祖墳石刻,都請他撰題。暇時練字,一定用舊報紙,現在知道,他連一瓶二、三十元的墨汁,也摻水增加用量。

思憶起老爸刻苦節儉的種種情事,小時鉛筆短到小手握不住了,他用舊原子筆管套上再削;家裡牙膏擠完了,剪開用牙刷再刮;從不用洗髮精,一塊南僑肥皂,從頭洗到腳;餐桌上有剩菜,要「執行」完畢;他也不用洗衣機、烘乾機,認為太耗電;連在鄉下開車都常不打方向燈,原因是「省電!」

易經提倡節制、節約、節欲,特別安排第六十卦為節卦,也就是天干地支配合一甲子,代表天地循環氣數正滿,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在此好好調節。節卦上坎下澤,是澤上有水的象,但澤的容納量再大,總有一定限制,所以要節省、節約。同時,節卦取象於四君子中,竹之高風亮節,三陰爻、三陽爻對應配置竹根、竹節、枝葉,也就應了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要義。

相對於現代人的物質崇拜,奢靡浪費,真要佩服節卦的高瞻遠矚、切中肯綮。 節卦告訴你,要「安節。亨。」心安理得、循規蹈矩的節制,照樣亨通暢快;五爻君位更上層樓「甘節。吉。」所有的節制是心甘情願、甘之如飴,可以達到節卦的最高境界,無往不利。

回想當時,我們做子女的也會勸老爸,有些是該省,有些大可不必如此。因為東西不用就過期了,電器用品沒開動,就塵封生鏽了;並且,不打方向燈,還發生過擦撞的小車禍,得不償失。老爸笑笑,依然故我。

所以,節卦的主軸卦辭說「亨。苦節不可貞。」節的目的還是要亨通,過與不及都不對,尤其是咬牙切齒的苦撐,絕對不是長久之計,也不是大多數人可以做到的。個人、團體、政府都一樣,不能拿這種標準,硬加在別人身上,因為這種產生痛苦後果的制度、教條,是「不可貞」不可以固守的。

所幸,老爸雖沒學易經,也暗合此義。他捨得花錢帶我和老妹去看書畫展,去旅遊;我高中數學差,聯考前他請家教來惡補,多拿十幾分,讓我吊車尾擠進大學理想科系;在宗親會、社區發展理事長任內,更出錢出力,熱心公益。此時思之,更了解老爸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易經中不單只對人要求簡約,對神祇、對天的祭拜,也認為虔誠的心意,比鋪張排場重要。如觀卦卦辭「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萃卦、升卦二爻都講「孚乃利用禴。」既濟卦五爻實際點出「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大過卦初爻只要「藉用白茅。」連豫卦最高規格的先王在「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的時候,也沒用什麼豐盛祭品,以「作樂崇德」為最高禮敬。

只有一個例外,在聚集人才,菁英會萃的萃卦時「用大牲吉」,要用最好的待遇留住最好的人才。

慚愧的是,當年沒有多了解老爸的質樸簡約,現在見墨汁睹物思親,子欲養而親不在;丘園是老爸當年先選地開墾的,今年的對聯就將丘園兩個字嵌入,書寫「胸中有丘壑,自然在園心。」誌之,盼老爸在天之靈,可以體諒。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治療牙痛的特效穴位―偏瀝穴
◎文/樓中亮



以雙手拇指按壓偏瀝穴,用力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皆能止疼痛。

偏瀝穴:將兩手虎口相對,兩隻手自然搭在一起,兩手虎口交叉,中指指端所處的位置即為偏瀝穴。

按壓頻率:疼痛用力按壓可止痛。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小學階段的人格特質與教學目標
◎文/王修亮

編按: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人格特質,據以設計教材、進行教學,這是教師專業的基本。老師必須清楚自己教學的過程與階段目標,如此,不論教學或評量,才能看見每個孩子的實際狀態,讓每一個不同資質的孩子都得到啟發。因此,我們主張的「兒童經典教育」不是背誦了多少古文經典,而是,如何將經典深刻的哲理,轉化成可以啟迪孩子人格發展的教學素材。

 

一年級/人格呈現:從無意識的自我發展到有意識的自我。
    能力學習:知覺與表達,概念與定義,自信與存在感。

一般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要學會保護自己,故而仍處於強悍的自我生存本能之中。這當然會使孩子的行為在群體活動上顯現得非常自私、無理。不同的家庭教育,會使孩子的外在行為表現差異頗大,但大體來說,低年級的孩子仍然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教師應該理解,孩子的自私無理在這個階段是理所當然的,需要耐心引導。

這與幼稚園時期「萬物皆為我而存在」的自我中心有些許不同。幼稚園時,萬物與自我的立足階層是不同的,萬物皆低於我,我是金字塔中心的頂端,我主導一切,萬物木偶們的線操作在我手中。如果我不能操縱,那就切掉、封閉、刻意遺忘。如果教師要用大人的力量把孩子硬生生扯離金字塔頂端,他就會失去一切,無法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最終會選擇把自己遺忘。

一年級開始,教師的職責是將金字塔層次的高度逐漸拉平,引導孩子體認「雖然我為中心,但萬物並不是聽命於我,而是與我共存」。孩子要降到地平線上,雖然自己仍是同心圓的中心,不過世界上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同心圓,只是我的比較大。教師要啟發孩子好奇:其他的同心圓是怎麼回事?如果沒這好奇心,他會持續幼稚園的狀態,選擇故意遺忘、忽視,冷漠對待。或是想辦法在大人不注意時,以野獸的本能,自我學習操控其他同心圓的方法。

二年級/人格呈現:直接與間接經驗的同感,同情與同理的平等。
    能力學習:現況的自知,交友與溝通,二元相對思考,基礎道德感。

二年級的孩子則需能體會「萬物皆為獨立的個體,因為種類、情境的不同,和我有不同的感受、反應。我應據此選擇互動方式」。孩子需要發現每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同心圓的中心,而這些同心圓相互交集、重疊,開始建構出多重的人際關係。教師不需要刻意打破孩子的自我中心特質,因為個人的獨立自我是人格發展的基礎,是必要存在的;倘若為了群體共存而強行打破,將會引發扭曲,帶來更為不良的後果。

三年級/人格呈現:自我獨立意識覺醒,價值觀啟蒙。
    能力學習:心靈自覺、確立個性特質、主觀與群體協調、
         反省與實踐的循環。

三年級回歸到自我的探索,體認在無數個平等的自我之中,「我」所特有的同心圓當初是如何成形與存在?這種特有,未必是「專長」、「才能」,而是「我與諸多同心圓中,唯一而有價值的存在性」。基本來說,就是彼此的關愛。透過這種對家庭、朋友、學校、鄉里等小群的相互關懷,建立「我」的存在價值,有人需要我(此需要包含心靈與物質,但以心靈為起點,以物質為轉換點),我也需要別人;有人關愛我,我也關愛別人。如此,自我的獨特性、存在感,才能建構起來。這時候的自信與存在感已經開始往「自知自覺」的方式發展,而不是一年級的「不知不覺」。此時的自我建構,看似與群有密切的互動,但這種群體互動是以「我」為中心的,即使稍做擴張,也是以「人」為中心的。這樣基礎下建構起來的人格,是個人主義、人本主義,是主觀的、自我的。此處所謂的自我,非以成人社會仁德層面為標準,而是從群我關係的學習階段定位。自我是群的發展基礎,沒有健全的自我,就無法建構成熟的群體關係,沒有清澈強烈的自我意識,也無法發展健全的自我。但是僅有自我定位,即使發展出成熟的「自我自覺」,對世間萬事萬物,仍然只能以「我」為中心來定位,無法真正體諒、包容、親愛萬物。因為彼此之間的關係,只有「以我的價值標準」付出,無法真實瞭解與溝通。

四年級/人格呈現:群體認同,對自然大群的深入體驗與珍愛。
    能力學習:相對的主觀與客觀,多元並立與選擇原則。

四年級要跳脫自我主觀的束縛,開始從生活文化與歷史,學習自我、小群、大群、整體的層次認同。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有能力接觸真實的社會現況,建立起自我價值觀的骨架,受到的保護必須逐層剝離,以便學生體認「價值觀」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衝突與調整。學生自主性、獨立性,因為自覺而強化,課程也應該由教師課程,轉化為師生共同設計課程。這部份當然可能會不盡理想,教師在知識與技術上,必須堅持某些原則,儘量能達到群的基本標準,但重要的是:學生若能依序學習至此,必然會懂得「我除了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在某些時境,也必須努力於自己未必喜歡的課程」。而且有能力著手於「如何轉化不喜歡的事物,使其成為生活中的學習」。這個階段,學生從群體課程中學會尊重多元價值,但也仍然要懂得堅持自我的獨特性。兩者之間如何均衡,除了生活體驗與實踐,就是從歷史的多層次空間中,吸取間接經驗。教師在這個階段,開始轉化為亦師亦友的關係;教師的行為與價值觀,也要成為學生的典範;當然,同時也必須是學生未來批判或讚揚的對象。

五年級/人格呈現:建構自我人格價值觀的雛型,夢想、信仰與現實運作關係的啟蒙。
    能力學習:群體的分工合作,認識生命規畫經營的意義與實作。

自覺需要先建立自我,從自我內省開始,所以一二年級先建立自我,三年級的自我自覺,是對「內」「忠於自我」的「直」。四年級進入群的概念,自覺也發展為對「外」「恕於群眾」的「仁」。人格學習,即是以「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自覺的層次,由己而提升於群」為範圍。到五年級以後,群性組織行為更加強化,分享的概念逐漸會轉化為共享,惻隱、是非、羞惡、辭讓,也才能從主觀真正進入客觀,能夠從群體客觀的立場思考判斷。這時,才能從「恕」的多元觀念,逐漸開始歸納「仁」的意義。這時候開始需要參觀、了解的不再只是硬體與人際溝通,而是進展到對居住土地上各種常見組織的創始理念、結構方式,以及運作實踐的效果,帶動起何種風氣等等,最終當然是認識國家大群。

在學會尊重群與自我的均衡前提下,五、六年級開始需要具有宏觀與微觀的分析、比較、批判能力。這種批判能力必須是縱橫上下的多重角度,也是從「相對客觀」轉換到「絕對客觀」的過程。自覺的能力強化得脈絡分明,價值觀的骨架,透過理性與感性的分析,豐富成更細微的連結網,對真實事件的是非判斷、道德彈性、法律標準,都有批判的能力。教師應選擇不同的國家歷史,藉以拓展學生的心靈視野。

六年級/人格呈現:綜觀整體,權變與彈性。
    能力學習:古今中外事件的連結與批判,改革與創新。

六年級對於自我在組織中的關連性、生活實踐,應該具備相當細密的思考能力,能夠事先規劃,並且儘量在過程中處理整體事件的常態與變化,這樣才能於複雜的互動中,學習變通的能力。如此練習日久,自然能強化「不受現實生活中成敗、褒貶影響」的能力。這一年應以活動為主,學生自行規劃本年度應該進行的各種活動,當然也不只是自己的班級,應該跨班、跨學年,甚至跨校、連結鄉里。重點是:教師必須肯放手,儘量不要壓倒性的提供自己的意見,阻礙學生的學習。

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人格特質,據以設計教材、進行教學,這是教師專業的基本。我清楚自己教學的過程與階段目標。我的教學表象可能看似稀疏凌亂,至於是否會達成目標呢?我不能用以前的實例證實,那是沒有意義的,以前的孩子不是你們的孩子!每一個班級的教育都是全新的開始!家長應該用這篇文字持續地檢視我、對照我、批判我。

但是,我「要求」各位,不要干預我課堂的「秩序」!

對於一個年紀狀態正處在「將金字塔層次的高度嘗試逐漸拉平」,「自己仍是同心圓的中心,不過好像這個世界上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同心圓,只是我的比較大」的孩子來說,各種動靜不安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還不知道如何選擇更恰當的方式。所以,他直覺地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你擔心他沒聽到我重要的課程?不!他正聚精會神在聽我講話,想知道我有沒有注意他偷偷在做甚麼。

秩序是在學習中逐漸建立的,從課程錄音中,各位應該也認知到我在逐漸建立秩序,因為秩序的確會影響學習。但若是急著讓課程往下走,而要我直接說出「法條」,不管說得多麼溫柔有趣,鋪陳的像戲劇表演,那都是命令,不是學習!而以後的學習,也都將因此同化為美麗的命令,不再有自知自覺。錯誤的手段,不會得到有價值的目的。

這裡分享王陽明的訓蒙大意一小段: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以洩其跳號呼嘯於詠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也。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蕩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即使王陽明教孩子,也重視讓他們「洩其跳號呼嘯」「動蕩其血脈」;在王陽明上課時,孩子們必然也時時踰越規矩,讓旁人覺得他們「不乖」。沒關係,詩與禮慢慢浸染、慢慢學。

反倒是我,有時候還是會偶而睡不好等等,腦筋一時糊塗,被一些邪念騷擾:例如家長是花錢花時間請我來的,我好像應該每堂課都得拿出些了不起的聖言賢語,證明我有「認真教」,讓他們的孩子「有收穫」。急於教課,就會錯過孩子在頑皮、分心出現時的最佳生活學習情境,直接用花言巧語的命令規定秩序,這是我的警戒與恐懼!我會隨時自省。當然啦!如果家長們真的這樣想,那我會趕緊落跑!免得彼此為難。

本期目錄...

【志學集】
 
解讀卦辭中的元亨利貞
咸臨書院台北讀書會三月通知
◎文/陳亞莉

二月讀書會劉文山學長讓我們先睹為快,分享他乙未年春研營論文《唯變所適-試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的重點大綱。

他由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導入,以物相雜的論述,從師卦入手來看天下文明,如何文明以止,進而文明以止的反思~引導習易者須觀察天文,以明瞭時序的變化,觀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守文明禮儀,行為止其所當止。然而從天下文明到人文化成所關連的範圍與層次是非常豐富的,促使人類快速調整,修正甚至揚棄既有的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以面對新的情境。

廿一世紀人類所面臨的挑戰: 天災,人禍,恐怖活動,人口高齡化,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等等,適度的混亂或危機反而促進大腦更靈活,生命的不完美反是促進人類文化進步的動力。井卦: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渙卦:渙其群。元吉,易經的智慧早已告訴我們永遠的學習以及不斷的創新,唯變所適,乃面對廿一世紀文化信息傳播最佳的態度。

從文山學長的分享中,深刻感受到他樂於學習,開心的調整自己的想法,他已將易經哲學融入了他的工作與生活,著時的身體力行「唯變所適」。他還不斷勉勵後學的我們要熟背易經卦爻辭與十翼傳,那是一項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習易功課。

▲圖說:(圖左)文山學長分享時的神情。(圖右)讀書會後團體合照留念。

咸臨書院-台北讀書會三月活動通知
日期/時間:2015年3月13日(五) 7:30 pm
主講人:李忠胤學長
分享主題 : 解讀卦辭中的元亨利貞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 (捷運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四則】
 
 

夏學論集六即將截稿
《風生水起: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

◎編輯部

I-phone 6上市的熱潮不減,各種觸控通訊的媒介深受世人倚重,未來雲端的想像也激勵人心。習易之人非常清楚信息搜尋、流通與儲藏的意義,大畜卦的大象傳:「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講得很透徹,全部易經64卦384爻4096種變化,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庫。彖傳還稱:「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信息日新月異,我們探究真理蘊養智慧還得與時俱進。雜卦傳提醒:「大畜,時也;无妄,災也。」不時則災,我們必得學而時習,唯變所適。信息流通實即傳播,觀卦風行地上、渙卦風行水上、中孚澤上有風、風雷益、隨風巽等,都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廿一世紀的文化傳播理念為何?又應如何精敏實踐而獲宏大的效益?傳統的書院教學與現代的學校體制利弊如何?怎麼圓融突破?歡迎同修熱烈參與夏學論集第六集的運思寫作,設定主題為《風生水起: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預計於乙未年晚春面世,澤上有地,君子以教思無窮。

論文截稿時間:2015/3/31
論文請寄 iching4096@gmail.com

本期目錄...


2015年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基礎班招生

◎編輯部

多災多難的甲午年已過,迎向光明的乙未年。人說過年最重要的是長智慧,不是長年歲;但年華易逝,唯獨對生命的體認,與智慧的增進需要學習。因此,很多人把研讀《易經》作為修身養性途徑,因為《易經》是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或工作事業發展,預測未來都有最佳指引。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2015年日間班訂4月10日起每週五下午在台北會所(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開辦《易經》基礎課程。適合對《易經》有興趣的一般民眾及企業界人士。

授課教師邱雲斌,為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前任理事長,現專任易學講師。亦為資深媒體人,歷任經濟日報記者,召集人及服務組主任等職。近年曾任中國生產力中心「中華儒道及傳統文化研習營」易經講師,並到中華知識經濟協會、扶輪社和各知名企業講易。

邱雲斌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學習《易經》十餘年。授課內容涵括《易經》總覽、解說《易經》架構、《易經》起源、以六十四卦卦序詳解卦辭、爻辭,及解說《易經》的十翼導覽等。同時結合時事占卦,並藉著《易經》而修身養性。

課程共計四十八堂。上課時間為每週五下午3時至5時30分。詳情可電洽:02-23957395或0935732323邱先生,或mail至cyen2009@gmail.com

本期目錄...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

◎編輯部

劉老師在News 98台灣全民廣播電台(FM98.1)「九八講堂」的節目每月第一週週六上午8:00-9:00播出,歡迎收聽。三月份播出時間為3月7日。

本期目錄...


jt叔叔「方劑臨床能力十日衝刺班」四月底確定開課

◎譚傑中

這個課之所以存在,說來是有些諷刺:

本來,是我去年在大陸有一個沒教完的傷寒論的班,現在覺得出差教書累得吃不消,不想再去大陸了,所以在臺灣準備了這樣一個課程,問我大陸的學生,說這個課程算他們免費,算我向他們賠罪,看他們是不是肯移駕臺灣來把課程續完。 可是,消息丟出去之後,其實反應是非常不好:人家也不見得人人都方便來臺灣,來不了的同學反而更加覺得被我拋棄了,相當不悅──總之我是「踩屎」了──所以大陸那邊有沒有同學會來、會來幾個,我也完全搞不清楚。

可是,就為了幾個不確定會來的人,我這個班,還是只好姑且開了放在那裡。那,臺灣這邊的朋友,如果願意來幫我攤一點場地費,那,就謝謝你賞臉報名啦。

──之所以多說這些,是因為要向各位說明,基於前述理由,這個課的「性質」,和我之前的其他課程,有一些不同:

(一)

這個課,的確是為中醫的初學者而設計的,但,因為想把可以教一年的內容硬塞在十天之內教完,所以情報密度,在設計時,是拉高到史無前例的凶殘程度(之前情報密度最高的課,是易學會的『傷寒論偷偷教』這個非對外公開的課,這一次,還要把密度再提高一倍),所以,雖說我會從最基礎的把脈教起,但,大約會是「一串辨症方法對應一串方劑」的一大坨一大坨的情報直接往同學頭上砸過去的做法。

而這樣的做法,對同學而言,並不見得是最舒服的選項。可能反應會很兩極,含金量過高造成吞金不成反噎成腦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這個十天課程是每天只收當天的學費,預備同學隨時都可以受不了調頭就走);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你是不太有時間來上課,而想一次學多一點的人,這個課說不定可以是你比較喜歡的方式。

不過,我建議的學習法,還是現場聽一聽,先不要急著作筆記,黑板抄什麼下課拿手機快拍一下,筆記等回家聽錄音再慢慢整理就好(過去『偷偷教』班的老同學跟我說,當年大約每週二小時的課,回去的筆記整理都要做一個星期才做得完)。

(二)

這個課的時間安排有點詭異。因為一開始是給大陸同學趁五一大假來臺遊學用的,所以就變成密集地在十天(或延長到十二天)之中的每天三小時。四月27日到五月1日的第一個週一到週五,週四是晚上六點半到九點半,而之外的週一到五是下午二點到五點。第二週五月4日到五月8日的這五天,週一到週三是下午兩點到五點,週四、週五是晚上六點半到九點半。五月9日10日,則看同學想不想再多加課之後再決定。

這當然是對很多要上班的朋友頗為不便,但話又說回來,這一次的課程,也算是我有史以來例外的超低價,一堂課只收NT$250元已。我一般開短期密集班,這個時數過去是收差不多三萬的,但這一次的三十小時,只意思意思比照長期班拿7500而已,說不定真的值得你請半天假來參加特訓呢?

(三)

這個課的內容,第一優先的,還是把《傷寒論》的方劑以最快的速度過一遍;但不同於我週二常態班的逐條教,我這一次打算以近似結構的方劑作排比的教法,這樣才能教得快些。

而傷寒方之外,各種雜病,會以一個一個的小主題做快速排比,比如說:頭痛最常用的有哪五路打法、頭昏最常用的有哪八路打法、心絞痛的六種治法……用這樣的方式,至少每一個區塊的病類,不要說百分之百包醫,但至少基本分七八十分讓你先拿到。

而這樣的作法,乍看是急就章了些,有些像是銅鐵屍和周芷若的九陰真經,但事實上,我的構思,自認為還是服膺張仲景設計《傷寒論》這個「教程」的初衷的:也就是莊子的達人心法中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先學會如何操作之後,道理自然隨後就會懂了。

我這次特別強調這個,是因為過去半年在大陸看到的一些中醫愛好者,高玄的理論倒是很會講,但臨床的能力卻很虛弱,我覺得那是因為太偏於思考理論而產生的副作用。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中,張仲景所強調的「先能治病,理論想不想得通都無所謂」的立場,相對之下是一劑有效糾偏的猛藥,所以這次決定以這樣的方式來設計課程。

當然,同學能不能適應,還是未知之數。但在我自己而言,還是想這樣試驗一次來檢討看看,所以價格就放得低些──把你們當成白老鼠了嘛──因為日後我可能還會有出差外地教短期課的機會,這種短期衝刺而有點亂來的教法,我也需要練它個一兩次,才知道行不行得通。

報名請洽丁助教:take19832012@gmail.com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