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老師三十年前曾因差旅途經倫敦海德公園(Hyde Park),由於當時簽證限制只能進出英國一次,稍後趕赴法國,未能再折返英國進一步遊覽,深以為憾。
2015年,他再興旅遊英倫之念,整個假期行程11天,由兒女策畫,採半自助方式進行。倫敦住三夜,搭夜車臥舖前往蘇格蘭愛丁堡住民宿,再參加兩個當地公司辦的短期小團旅行,蘇格蘭高地與天空島(Isle of Skye)三天兩夜,加上羅馬古城牆之旅,推行李奔馳趕車、查地圖四方遊走的特別經驗,讓劉老師難忘,多少體驗到年輕背包客住青年旅館及民宿的旅遊方式。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2月13日飛抵倫敦希斯洛機場後,搭乘地鐵前往市中心下榻一間世界連鎖的青年旅館,內部標幟色彩鮮豔,可以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旅客,輕鬆自得在各大城市間移動。
劉老師倫敦遊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聖保羅大教堂。英國大多數公立博物館都免費參觀,但著名教堂都要收費。不過,由於華人遊客甚多,聖保羅大教堂和稍後遊歷的西敏寺、愛丁堡城堡等,都有完善的中文耳機語音導覽和書籍簡介,真是非常便利。
聖保羅大教堂自地面到最高一層穹頂,共有528階臺階之多。劉老師安步當車,先到第一層的「迴音廊」,再上「石迴廊」及最上方的「金迴廊」,皆可走到教堂外環繞一周,倫敦景色赫然腳下。迴音廊經人精心設計,在教堂穹頂內部任何一處,面朝牆小聲講話,遙遠的對面皆可俯耳傾聽說話聲。這座倫敦市中心的大教堂,最早於西元604年由東撒克遜人主教梅里特斯所建,木結構的教堂屢焚屢建,1666年卻又遭倫敦大火焚毀三分之二的建築體,於是由克里斯多福‧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為教堂設計新方案。建築過程中,雷恩爵士本想用馬賽克鑲嵌裝飾穹頂內部,但大教堂委員會後來嫌馬賽克昂貴費時,遂指定名畫家詹姆斯‧桑赫爾爵士(Sir James Thornhill)改以壁畫代之。
這座1675年至1711年間共花費36年改建的大教堂,曾是查理王子和黛安娜的皇家婚禮之所在,也曾舉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年大典,以及二次大戰首相邱吉爾的葬禮;其地下室同時也是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勛爵、威靈頓公爵的長眠之地。劉老師邊參觀,邊思維宗教留給後人的文化力量,無遠弗屆。
大笨鐘(Big Ben)與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大笨鐘是英國國會議事廳的兩座高塔之一,每15分鐘鳴一次鐘。當日劉老師從地鐵站走出來,正逢12點,鐘鳴12響,聲宏有力,不絕於耳。劉老師立即對塔尖下的正午時鐘拍照,回身發現所有觀光客皆駐足停留在此世界級景點。
大笨鐘旁邊就是西敏寺。這座教堂與英國皇室淵源深厚,幾乎所有英國國王加冕儀式,都在此舉行;然而這裡也是許多國王的長眠所在,著名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和被她處死的蘇格蘭女王瑪麗均葬於此。另一方面,日前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也在此成婚。由生至死的循環,皆在這座宏偉的殿堂裡不斷發生。
西敏寺歷史悠久,七世紀就有記載在此處建立教堂,而現在的建築物則是由愛德華懺悔王(Edward the Confessor)以諾曼修道院為原型,於11世紀打下基礎;13世紀亨利三世融入哥德風格,才形成現在的風貌。後來,英王亨利八世行宗教改革與羅馬教宗對立,西敏寺有幸逃過一劫,得以保留下來。
西敏寺內服務人員身著紅、綠、藍三色長袍,為每年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朝聖的遊客服務。當日劉老師在雨中排隊進入參觀,並在教堂一隅找到立有多位詩人、演員、音樂家與藝術家紀念碑的「詩人角落」(Poets' Corner),看見莎士比亞和巴洛克時期創作神劇《彌賽亞》的著名音樂家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紀念碑。
海德公園
冬日上午的海德公園,清冷無人,樹枝在寒風中搖晃,偶有老人遛狗。劉老師找到傳統倡導言論自由與公共集會的「講者角落」(Speakers' Corner),但此時放眼僅見未開的販賣部。2012年6月,劉老師應文建會之邀到紐約演講,當時與倫敦海德公園齊名的紐約中央公園,從早到晚都有人跑步、健走,兩者因季節不同,地點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
海德公園內有一個人工的蛇形湖,養了許多天鵝、雉鴨,在湖面自在划水,偶有天鵝在水邊整理羽毛,修長的鵝頸自在轉動,劉老師看得有趣,不停拍照。
園內有一座噴泉池,用以紀念意外身故的黛安娜王妃,就在蛇形湖旁邊不遠。不採高聳紀念碑或雕像,反而設計成供人歇息的親水公園,夏天定是孩童的好去處。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和塔橋(Tower Bridge)
這一次劉老師原本計畫參觀倫敦塔,但因遊客如織、時間有限而未能如願。這座城堡式建築1078年由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開始興建,卻一直作為王室拘所,從未當成要塞使用,一直到1952年後其牢獄的功能才遭廢除。
當劉老師走過一旁建於十九世紀末的知名塔橋,抵達泰晤士河對岸,才真正欣賞到倫敦塔建築全貌。塔橋長244公尺,吊橋頭尾各一座哥德式風格建築,當年興建時間長達八年之久,於維多莉亞女王統治下的1894年才完工。
這是倫敦最知名的地標之一,很多人經常與童謠「倫敦大橋垮下來」中敘述搞混,實際上「倫敦橋」另有一座,那首歌詞其實並不是指這座著名的大橋。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本次英倫之行,辜懷如女士得知劉老師有興趣參訪大英博物館,特別請她的千金,正在倫敦大學修習考古博士的張倚竹小姐進行導覽。張小姐大學就在倫敦名校修習考古及古物修復,同時鍾情於埃及楔形文字的翻譯,由她細細說明博物館的重點收藏,真是信手拈來,引人入勝。劉老師針對古文明發展頻頻提問,張小姐一一詳細作答。
大英博物館始於1753年,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將八萬件私人收藏捐給國家,後有牛津伯爵捐贈王室藏書,規模逐漸擴大,1759年成立世界第一座「國立博物館」。18、19世紀大英帝國以強權在全世界蒐羅地下出土文物與美術品,當今館藏已達600萬件。
▲圖說:攝於大英博物館內圖書室
黎羅浮宮名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透明金字塔一樣,既具現代美感,又有連結博物館精神饗宴之功。
張小姐帶劉老師穿梭在埃及、希臘、印度收藏區,最後參觀中國館的收藏,此一中國館的館藏品,絕大多數是她過去就讀的大學近年捐贈的,皆為瓷器精品,典藏櫃都是新製的。
張小姐在希臘展區的雕刻前感慨地說,這些古代雕刻皆為大英帝國掠奪而來,在搬運中已損毀不少,如今希臘政府多次交涉,希望英國能歸還其國寶,可是希臘此刻經濟不佳,國債難償,這批古物若想物歸原主,恐怕遙遙無期。2011年,劉老師造訪希臘,當時的希臘導遊也曾指著博物館牆上空出的位置,發此慨歎。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2月15日,劉老師搭兩小時巴士北上前往著名的牛津大學。牛津市內學院林立,劉老師先參觀有300年歷史的植物園,溫室內有熱帶植物,霧氣騰騰,比起外面暖和多了。這裏創立於1621年,是牛津醫學院的藥草園。接著參觀著名的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創立於1458年,有座都鐸王朝建立的鐘樓,每年5月1日的清晨,唱詩班都在此演唱讚歌,展開一天的歡慶活動。劉老師在學院北邊小徑散步,即便冬日仍綠草如茵,據稱春夏有小鹿在其上吃草嬉戲。
▲圖說:劉老師在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留影,冬日院中猶可見芳草青青。
劉老師還報名參觀著名的包德廉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導覽活動,這座英國最古老的圖書館,館藏850萬冊,僅次於大英圖書館。
▲圖說:駐足於牛津一隅。
導覽是由一位英國女士,向15位參觀者娓娓敘述圖書館的歷史。還讓劉老師參觀手抄卷書,現在英國所有出版物,都會收藏於此。牛津學生可以進入使用各種書籍,裏面有許多小的閱覽室,散發濃濃的書卷味。
天空島之旅
位於蘇格蘭西部高地的Isle of Skye,臺灣譯為天空島,這個遠在蘇格蘭西北角的旅遊勝地,雖然遠在天邊,但是觀光業發達,盛產威士忌酒和羊毛。劉老師當日參加的小型旅行團,由帶著濃濃蘇格蘭腔的Gus先生駕駛兼導遊,他頭戴麥克風,向這一團15人詳加解說沿途風景和歷史淵源。蘇格蘭有自己的國會和貨幣,英鎊通用,但找零錢時常會拿到蘇格蘭幣。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案雖以些微差距未能通過,其實早已半獨立,路標除英語外還有蘇格蘭語(蓋爾語)。蘇格蘭景色優美,古代是火山岩,但現在均是死火山,不再噴發熔岩,最高的朋尼維山(Ben Nevis)4406英呎,高山相連其內夾雜著溪谷河流湖泊,形成美麗高地景觀。由於是冬季,山上積雪堆疊在火山岩礫石上,景觀極其特殊,所以成為拍攝電影電視的取景處。由蘇格蘭名演員史恩康納萊所主演的電影時空英豪(Highlander),把美麗風光從鏡頭傳揚到全世界,帶動此地觀光業,正如「魔戒」和「哈比人」對紐西蘭一樣。
▲圖說:參觀伊蓮朵納城堡(Eilean Donan Castle)
尼斯湖(Loch Ness)是斷層形成長達40公里的細長湖泊,兩側群山環繞,自古就傳說湖裏住著水怪,但科學證明全是造假。劉老師在湖畔照相,看著遊艇緩緩駛離碼頭,駛往群山之中。蘇格蘭西部高地,整年晴雨不定,旅行團回程參觀伊蓮朵納城堡(Eilean Donan Castle),沿路飄下鵝毛大雪,等進入城堡參觀,又見格子窗外晴空萬里,照耀積雪山景,美不勝收。伊蓮朵納城堡是1932年修復,內部仿製當年情景,假日屋主依然返回渡假,平日供遊客參觀。一樓宴會廳目前經常有人在此結婚,舉辦喜慶宴會,週日成為附近居民望彌撒的教堂。城堡內放置幾近逼真的蠟像,模仿1932年修復城堡的馬革雷家族,準備晚宴的廚房景象,生動傳神。
從愛丁堡到倫敦
愛丁堡(Edinburgh)在7世紀由薩克遜國王艾德恩在此險峻岩石上築城堡,是蘇格蘭首都。蘇格蘭地勢北高南低,盛產羊毛和威士忌酒、鮭魚,西邊面對大西洋帶來水氣,東北邊北海蘊藏石油,所以蘇格蘭資源很豐富。
▲圖說:參觀愛丁堡(Edinburgh)
愛丁堡這座城市北側是新城,南側是舊城,銜接新舊城的Waverly Bridge橋下就是東西向的溪谷,鐵路則沿著溪谷鋪建。新舊城中間有條大道名為「皇家哩」(Royal Mile),是販售商品的銷售街,整整一英哩,聚集各國購物的觀光客。由此向西可到愛丁堡城堡,向東則是荷里活路德宮殿。劉老師說蘇格蘭很重視文學家,像小說家華特史考特(Walter Scott)還建塔紀念他。
愛丁堡城堡是座建築在險峻岩石上的要塞,參觀城堡可從中文語音導覽中,得知蘇格蘭所經歷的慘痛歷史。至於東邊荷里活路德宮殿,至今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仍會前往居留,所以據稱內部莊園優雅,宮殿華麗,可惜劉老師抽不出空前往。
從蘇格蘭高地天空島返回愛丁堡,劉老師隨即搭乘4小時火車,到達倫敦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的首都,倫敦既先進又快速,而愛丁堡則幽雅而美麗,兩者給人的感受相當不同。倫敦便捷的地下鐵可以自助旅行一個月而不厭膩,蘇格蘭則須參加當地旅行團,才能到處欣賞令人歎為觀止的高地景致,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旅行方式,讓劉老師有深刻的體會,十一天新年假期確實不足以完全體驗這兩個不同的國度,找機會春天再來,英格蘭北部湖區還沒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