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五十五期
2015.05.01 出刊
■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放眼大未來─遠見長江商學院CEO班講座◎文/閻以炤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四十一】井收勿幕◎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卅七】強悍與慈悲◎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春天養脾點心_山藥薏米粥◎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從知覺的起點,練習格、致、誠、正
      /建構基礎人格的第二堂課
◎文/王修亮
■ 【志學集之一】咸臨書院台北讀書會五月通知
      易道心性命 -- 習練經驗分享
◎文/陳亞莉
■ 【志學集之二】柳暗花明,輕舟萬山
      ──大易專題研修好精彩!
◎文/劉大維
■ 【學會公告三則】大易專題研修班第二期開放新生加入◎文/編輯部
2015春季研習營蘇起先生將蒞會演講◎文/編輯部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文/編輯部
 
【劉老師的講學動態】
 
放眼大未來
─遠見長江商學院CEO班講座
◎文/閻以炤

由《易經》觀天下大勢

2015年4月10日下午3:00劉君祖老師受邀來到台北市松江路93巷「人文空間」遠見雜誌二樓演講廳,以「放眼大未來─由《易經》觀天下大勢」為題,為中國大陸四十多位創業家和高階經理人演講。

據遠見雜誌副總經理蔡怡穎表示,遠見辦理「兩岸文化論壇」已有12年之久,累積相當資源;此次長江商學院CEO班活動雖僅四天,內容涵蓋廣泛,4月9日一抵達台灣,晚間就與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和遠見高希均兩位先生舉辦論壇。4月10日上午參觀慈濟內湖環保站毛毯工廠,下午聽完劉老師演講,立即趕赴故宮,4月11日南下佛光山,12日即返回中國各地。

因此,劉老師為這批遠道而來的創業家和高階經理人的演講,著重在預測中國大陸與世界未來趨勢,並報告過去《易經》占卦驗證之實例。

▲圖說:劉老師為長江商學院的企業家從《易經》解析天下大勢。

《易經》善於分析,東西方哲學罕見

《易經》思維合乎人類期待趨吉避凶的心理,使人生所做決策,立於不敗之地,它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歷經千錘百鍊,從伏羲畫卦到孔子集其大成創作易傳(解經之書),其間有4,000年之久,這是古代帝王學、民族的智庫,影響高層決策,包含先民解決各種問題的智慧。

1.易經預測經得起驗證

易經為實事求是之學,世事可分成4,096種變化類型,將陰陽互變都考慮進去,所以剖析問題如此精細,預測的事可以透過時間驗證其結果,這在東西方哲學都非常罕見。而易占的變化有7成卦例常見,另有3成非常罕見,可能終人一生都碰不著,卻仍能以易理推衍出應對的方法。

2.由《易經》解開宇宙基因密碼

《易經》總共有64卦,而64是4的3次方,這是宇宙的常數絕非偶然,64也與生命基因相合,在宇宙資料庫(Data Bank),易經負責解碼的工作。所以要探討生命的奧秘,就得參透一陰一陽的意義;《易經》經文僅有4000多字,卻可因應千變萬化。

3.《易經》占卦絕非迷信

研究《易經》,理氣象數四者不可偏廢。數術指的是易占,易占自古有之,絕非迷信。所謂卜筮,龜卜已失傳,筮以蓍草占卜,今日可用電腦程式計算,上通天地人鬼神。易占所提供的信息,讓人對事理的分析更為精準通透。這是6,000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基因,切切不可拋棄。

4.《易經》對大形勢的掌握精準無比

西元2,003年左右,劉老師曾試占台灣BenQ公司能否在國際自創品牌?占到離卦初爻及四爻爻變,變成重重險阻的艮卦;領導人如果一意孤行,會影響公司發展。當時李焜耀決定合併德國大廠西門子公司,利用其國際品牌,結果虧損500多億台幣,2006年黯然承認失敗退出西門子。這就是錯估形勢,因為當時台灣還沒有自創國際品牌的實力,而《易經》先我們一步看到大趨勢。

劉老師講完《易經》特殊性,舉數十案例,說明易經預測的驗證結果。其中包括大陸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未來中國政治及經濟的走向,謹舉數例以明之:

Q1:中國打貪前景如何?
A1:〈剝〉爻變→〈艮〉
釋義:艮卦就是重重阻礙,剝卦六三爻辭:「剝之,無咎。」打貪很難不礙人路,但人民支持,所以雖然占到〈剝〉卦,變為艮卦,不動如山,正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說:「我看天不會塌。」打貪要繼續打下去,到換屆才能看出成果。

Q2:中國所創立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前景如何?
A2:〈井〉5、6爻爻變→〈蠱〉
釋義:有鑑於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會都操縱在美國等列強手中,遊戲規則早定好,中國揮灑的空間有限,所以另創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美日勸阻英法加入未果,中國獲大成功。

Q3: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前景如何?
A3:〈巽〉1、2、、6爻變→四爻齊變〈咸〉。中國這樣做,各國有錢大家賺,前景可期。但須防上九做得過火,「喪其資斧」,資源流失。

Q4:振興中華文化前景如何?
A4:〈無妄〉1、4、三爻齊變→〈剝〉
釋義:〈無妄〉變〈剝〉,錢穆先生和南懷瑾先生曾預測,中國文化至少可以富強兩三百年,毓老師看法更進一步,中國被列強欺壓數百年,此次振興有可能創造前所未有的千年盛世。

▲圖說:演講之後,劉老師與遠見工作人員合影。

遠道來的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們聽完演講,爭相與劉老師合影留念。劉老師也與遠見雜誌副總經理蔡怡穎在門口合影。接著這群企業家便往下趕他們緊湊的行程。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四十一】
 
井收勿幕
◎文/劉君祖

甲午多災眚,乙未年的世局呈現嶄新的形勢,轉眼春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進入所謂新常態,恰如年初占到的革卦,革故鼎新,確實與前卅年唯高成長的形態不同,產官學民都得深刻體察而有所因應。實體經濟遭遇困難,房地產不振,股市則一飛沖天,其中道理不難了解。滾滾錢流,總要有地方去不是嗎?

鐵桿綠的朋友投資陸股決不後人,前時自占得同人卦六爻全動,成師卦。同人于野,勞師動眾,都是人氣沸騰之象,天下有火轉地中有水,上燃之勢會不會往下流呢?上海嫁過來的學生委請家中老爸操持,師卦辭稱:「貞,丈人吉,無咎。」笑稱獲利豐厚。我從不涉此道,一時興起問今年陸股走勢,為不變的豫卦。卦名英譯為enthusiasm,群情激昂亢奮,為共同願景而努力拼搏,遂爆發鉅大能量。學生說本益比讓位給本夢比,人生因夢想而偉大,可能說中了箇中關竅。

中國的夢在哪兒呢?近代受盡列強欺凌的斑駁歷史,真的會推動這個民族鵬舉高飛麼?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之後,就是長風破浪會有時?廿一世紀裂變橫生,波譎雲詭,指點未來江山,能如那闕詞境所示?「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亞洲基設投資銀行倡議不久,迅速獲得舉世共鳴,美、日進退失據,徹底凸顯其霸權宰制的私心。這項大計的前景何如?為井卦五、上爻動,齊變有蠱卦之象。2008年末金融風暴後,世界經濟陷入困局,恪須開發潛在資源走出新路。井卦之前為困,其後為革,正為此義。井九五主導開發成功,爻辭稱:「井冽,寒泉食。」井水泉湧而出,嘉惠民生。上六爻辭稱:「井收勿幕,有孚元吉。」小象讚揚:「大成也。」井口的蓋子不蓋上,方便任何有需求的人來此汲水,如此必可建立好善樂施的聲譽,功德圓滿,終致大成。遇井之蠱,蠱為整頓積弊,撥亂反正,徹底打破美日專權壟斷的格局,抑霸稱王。中方放棄否決權的宣告,顯現泱泱大國的風範,完全正確且適時。

一帶一路的戰略鴻圖,釜底抽薪的突圍方式,可謂震驚世界,前途如何?為巽卦二、四、上爻齊動,貞悔相爭成咸卦,六四為宜變主爻,單變為姤卦。巽為風為入,大象傳稱:「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廿一世紀的中國主領風騷,伸張天命以行王事。咸卦山上有澤,大象傳稱:「君子以虛受人。」自然發揮極大的感染力,吸引多方多國投入。巽九二爻辭:「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下盡沉潛鋪墊的功夫,組成跨國的共利聯盟。六四爻辭稱:「悔亡,田獲三品。」小象讚:「有功也。」田獵一網打盡,收獲豐富,精準掌握了出手的時機。上九爻辭提醒:「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凡事切勿過頭,小心適得其反,又喪失了寶貴資源。

持續加大力度打貪,風險如何?剝卦六三恰值宜變,成艮卦。剝卦不利有攸往,本有崩坍之象,艮卦敦實厚重,卻又不動如山。六三爻辭稱:「剝之,無咎。」小象:「失上下也。」雖然得罪不少權貴階層,繼續為所當為卻不會有事。記得某人曾說:「我看天不會塌...。」倒是一語中的。

美日兩大強權面對世局陡變,會如何因應?美國為不變的漸卦,卦辭稱:「女歸吉,利貞。」鴻雁組隊飛行,隨天候變化循序漸進。國際間一切以實力為談判後盾,最後加入合作而非對抗,是有可能的。女歸吉,難道明年底希拉蕊會以六十八歲高齡勝選?日本有些麻煩,為離卦三、四、五、上爻動,上爻值宜變成豐卦,四爻齊變成屯卦。離為文明網絡縱橫之象,屯為草莽新生。離三爻日暮途窮,四爻災難突然爆發,五爻悲情嘆息,上爻積極弭平禍源,做好災後重建。這些信息透露了甚麼天機?

大聲宣告要振興文教呢?所謂百年樹人,軟實力的建設比富強還難,還需更長久更扎實的真誠努力。未來十年的卦象為无妄初、四、五爻動,君位五爻值宜變,單變成噬嗑卦,三爻齊變成剝卦。復興文化返本開新,復卦見天地之心,繼往聖絕學,開萬世太平,正為此義。復卦之前為剝,掃除虛浮假象,方證核心真實。復卦之後為无妄,存誠務實化育萬物。无妄初爻往吉,四爻可貞無咎,小象還稱「固有之」,官民皆有誠心推動固有文化。居君位的五爻影響尤大,也會面對許多阻力,甚至要用立新法來規範。所有這些徵兆已現,天下仁人志士且拭目以待。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卅七】
 
強悍與慈悲
◎文/邱雲斌

今年苦旱,全台密雲不雨,供水吃緊,多處開始調節供水。丘園有幸,沒有明顯狀況,水井、陂塘照樣盆滿缽滿,種菜、植栽如常進行。

只有一樣,今年的「蟲蟲大軍」大舉進駐,數量大增。不知是天候異常所致,還是鄰近乾旱地區蔓衍而來。因為我們堅持不用農藥,多吃不少苦頭。

老媽是虔誠的佛教徒,但不相信唸經可以驅蟲,或空出一畦菜,請菜蟲大快朵頤,其他可以留給我們。總之,只有「抓」之一途!

老媽偶而抓到山鼠、蜈蚣,活跳跳的,還會保持教徒不殺生的本色,拿到遠處放生,暗暗禱祝不要回來搔擾。可是抓起菜蟲來,不論青紅皂白,軟足、硬殼,一律就地正法,面不改色!這時,菜圃才是她神聖的殿堂,膽敢來犯者必定殺無赦。

易經教我們鬥智不鬥力,順勢用柔為處世原則。可是,外圓內方,主軸始終維持其堅韌強悍的一面,從說卦傳「戰乎乾」正大光明的向惡勢力宣戰開始;繫辭傳也說「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講乾卦的本質,在靜的時候,專注致一,潛心修養;一旦動起來,則直來直往,大雄無畏,雖千萬人吾往矣!大有卦大象傳講的最直接「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太陽高掛,陽光普照,是非善惡一目瞭然,尤其讓歹人壞事無所遁形;這時不可鄉愿,要遏止惡勢力的成長,才是頌揚良善的基礎。

卦、爻辭裡,也時隱時顯的展現。卦辭裡出現「利涉大川」時,可以勇敢冒險犯難,堅強挑戰高風險。彖傳裡出現「往有功」時,一定要拿出堅強本質,克服卦象中的坎險或艮阻,始能克竟其功。爻辭則俯拾即是,上經從坤卦上爻的「龍戰于野」,到離卦上爻「王用出征,有嘉折首。」到鼎鼎有名的謙卦五爻「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上爻「利用行師,征邑國。」在在展現易經強悍的一面。

頤卦四爻「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此爻霸氣十足,毫不掩飾對欲望的追逐,居然又得吉,還能無咎。天下公理正義何在?爻變是噬嗑卦,就認了吧!老虎的本性就是如此,在生物鏈的頂端,放大格局來看,整個生態的平衡,必須有老虎的存在。

解卦上爻「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準備好黃金箭,練好高超的箭法,一箭穿心,把象徵陰險小人的隼除掉。孔老夫子還特別推崇此爻「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也。」

回頭來說,老媽沒有那麼偉大,只是適當時候一點都不婆婆媽媽,該強悍的時候,毫不手軟。當然,也有她不敢碰的,譬如說蛇!丘園有條丈許長的蛇,灰褐麟淺黃肚,兩側鑲有嫩綠邊。老媽的形容很誇張:「遠遠看到茅草倒向兩邊,就知道它來了!」我則曾在池塘邊看它矯健的追食青蛙,或懶洋洋的在工具房屋頂上曬太陽;還好是圓頭無毒蛇,沒有中孚卦初爻說的「虞吉。有它(蛇)不燕。」至今互不干擾,人蛇相安。

也有老媽不肯做的,前兩天,飛來一大群黑肚紅頭,翅膀上有圓黃斑點的蟲,停在剛開始攀藤的絲瓜、冬瓜嫩葉上,大肆啃噬。老媽說「這種蟲抓不盡,趕不完,只要拿住幾隻,用細竹或鐵絲穿肚,繼續讓它掙扎,放在明顯處示眾,其他都會跑光。」這工作交給我執行,說也奇怪,第二天全部不見,就剩那幾隻肚破腸流,倒霉的蟲屍。

阿彌陀佛!善哉!為了保住作物,我也扮演了頤卦裡面那隻大老虎的角色。可是對這種蟲有效,其他呢?看來要學當老圃的事還真多。並且腦海裡面得重新思索,對人、對蟲,這些事是殘酷還是慈悲?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春天養脾點心_山藥薏米粥
◎文/樓中亮



春季肝火旺盛,容易導致脾虛,脾虛會引起消化系統紊亂,如消化不良等...。而山藥含有澱粉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材料】 :山藥30克、薏仁30克、蓮子15克、紅棗10顆、小米50克、白糖少許。

【做法】 :將山藥、薏仁、蓮子、紅棗、與小米共煮粥,粥熟後加白糖即可。

【功效】:薏仁有利於人體濕氣排出,促進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並幫助排便且山藥和薏仁有美白的功效。

※煮山藥以15-20分鐘為宜,以免破壞其中澱粉酶。

【食用頻率】:一週一次。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從知覺的起點,練習格、致、誠、正
建構基礎人格的第二堂課
◎文/王修亮

編按:多年來,各界對兒童經典教育的進行方式一直是無所用心、草率敷衍。兒童讀經運動看似偉大,但因為沒有後續的銜接整合,效益極為有限。王修亮老師以其深厚的國學修為,在國民小學任教,並親身參與了台灣不同階段的教改運動。最後她選擇以兒童人格發展為核心的教學,全科自編教材,在台北市頂溪國小帶領團隊,進行一到六年級的統整教學。為了教育家長,她們還為家長編寫教材,並要求家長隨同上課。這是將經典的內涵精神完全融入現代教育的最佳示範;以兒童發展為主體,經典只是教學素材之一。只可惜這個教學從修亮老師退休後即告終止,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特延請修亮老師將其正在進行的私人課程移至學會,讓我們錄音、並做上課逐字紀錄;最後再請修亮老師將課程進行中的各種想法補入逐字稿中,俾使後來者有所依循。因為每一堂課的逐字紀錄高達三、四萬字,無法全文刊載,只能擇要刊出一小部份,盼能拋磚引玉,為重整國學,探索中華「元」文化略盡心力。

 

前次學習的起點,有五個程序。

重建感知的能力,並且透過連結性思考,自知自己思考的脈絡,並且理解思考必須實踐。這樣的學習課程是有目標的

這些目標並不是兩個小時的課程可以達到,20個小時也不一定可能完成,學習是非常緩慢的過程,因為包括心的領悟(學)身的實踐(習)

一般來說概念的「學」都是最先達標、建立的。至於操作的「習」往往需要反覆消耗大量時間,加上天賦的差異(例如體能、藝術等等),所以達成目標並沒有一定的時數。

概念的學類似佛家所說的「悟」,依據不同孩子的狀況,有無數種教導法。有的孩子擅長語言溝通,只要教師說得夠清楚,他腦中自然有圖像跟著成形。有的孩子需要以圖畫的方式接收概念訊息,有的孩子要配合肢體動作才能體會。教師需要多元表達,有耐心卻又不能太過刻意的讓孩子有逼迫感,這樣才容易觸動孩子的心,使他容易領悟。

操作的習已經屬於實踐的領域。小至練習寫會一個字,大至舉辦一場實習發表會,都是學習過程裡的初步實踐,為將來的獨立生活做準備。因此,孩子「認識」一個字,是學,「會寫」一個字,是習,也就是實踐。這個學與習的過程,孩子要「自知」,對於自己為甚麼需要學字、習字,如何會認會寫,並且願意練習到會寫,完成後,明白自己達到目標。這就是「透過連結性思考,自知的有目標學習」

這是人格成熟的基本能力。

要具備這樣的能力,當然有一套教學的模式。國小的灑掃應對進退是目標,「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是方法。程序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簡單說:「格物」即是「博學之」,就是對萬事萬物的觀察與分類。「致知」是「審問之」,亦即是對外尋求資料與討論、分析等等。「誠意」是「慎思之」,從對外的觀察解析,檢視自我內心所引起的感知,這個感知是偏向個人的欲望、情緒等等。「正心」則是「明辨之」,深入思考:我面對事務的欲望、情緒,確然真誠樸實,是善與美的,但在群體之中,是否合宜?是否應該有所調整?「修身」也就是「篤行之」,最後當然是落實的行動、實踐。至於「治國」、「平天下」,要看個人將來的興趣與發展,在國小大體來說只會做到分工合作,班級自治,小學基本上還是以修身為最終目標。

再次說明:孩子不是今日還很天真無知,明日忽然就可以成熟為大人。絕對不是「他長大就懂了」!成長學習是極為緩慢的漸進,在群體中不給他任何正式教導,他的確還是會學習成長,因為學習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但一般來說,孩子依賴的生活環境經驗學習是混雜凌亂的,價值觀的建構必然扭曲歪斜,也許能夠平衡,也許嚴重的自我衝突。這種不可預計的學習,說起來似乎非常「自然」,但是人類早已遠遠離開了自然,「都市」為主流的文化社會再也不可能進行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放任的成長方式,除非家庭與環境非常完善,難以達到均衡的人格。然而,若是家庭與環境非常完善,四周所有的人事物不斷引導他認知、思考、實踐,這就是一種最佳的身教學習,只是沒有制式學校。

前次課程準備:請學生在生活中,感受一次知覺,並且記錄下來。

知覺的學習》

社會一般所謂的感覺,其實是很含糊的。人平常並不會特別去思考「現在的感覺屬於身體」、「剛才的感覺屬於心靈」、「我目前的感覺從何而來,因何而起落」。我們會說:「感覺很好。」或是「這感覺挺怪的。」而旁人聽了之後,也了解你大概是甚麼意思。

這種表達與溝通很含糊。日常生活中隨意閒聊可以,非常相契的好友、家人可以,因為有默契,能相會於心,有時候不說話都能懂得對方。(當然這不表示不需要和好友家人溝通。默契是溝通出來的,家人好友能如此相知,正是因為能常常親密的溝通。溝通是雙方面的,單方面只是表達。所以不是天天和孩子說一百遍:「我很愛你!」就叫溝通。父母好友之間,必須從語言行為中,確認孩子、對方有接收到自己的表達,並且正向回應,這才完成溝通。常常看到父母說::「我這麼愛她,他為甚麼不懂?」即是誤認表達就是溝通,父母的愛完全沒有被孩子接收,他當然不瞭解你,甚至誤會你。作為一個字語,「愛」是非常含糊、非常社會化的僵硬表達。如何溝通愛,是父母需要努力學習的功課。)

若是在群體合作、經營的狀況下,這種含糊的語氣常常導致誤解。因為「好」「壞」「對」「錯」是非常主觀的形容詞,每一個人內在的定義並不同,正如香臭酸甜高低大小冷熱等等五官所觸發的定位,也因人而異。因此,若是人必然需要在群體中互動,就需要先能和他人溝通,和他人溝通,就得要善於表達。表達有許多方式,舞蹈、音樂、繪畫、影劇等等都是表達方式。不過最普遍,最為常人所習用的表達,仍然是語言與文字。

和舞蹈、音樂、繪畫、影劇等等直接方式不同,文字與語言的學習是非常間接而疏離的。小時候對實體物質的學習貌似非常直接,看到貓狗、水火,大人說了他的名字,你就知道這叫做貓狗水火。不過也就只知道了一個「名字」,並不了解此物此事的意義。經過生活的經驗,人逐漸會對名字所代表的意義更深入知覺。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即是寓意了「名」的內涵需要深入理解,才能「名符其實」的認知。

但是學到「冷熱明暗」等等身體感覺時,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就在人與人之間拉開更大的距離。到了「美醜愛惡」等等心靈感覺時,文字幾乎已經是一個人一個定義了。

而最大的問題,是人們自幼學習而進,並沒有意識到語言與文字,其實是很難溝通的,必須想盡辦法,才能讓自我的表達,成為他人的體悟。

在表達之前,又必須先清楚自己的感受與過程,這叫做「自知」。還要學習用詞遣字,並且和他人共同釐清字詞的定義,才有辦法說明清楚「我因為看到甚麼,所以我在想甚麼、我為甚麼會這樣想、所以我要這樣行動。」

這樣才能完成「他知」。

自知與他知,都是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循序而來的。

這一堂課的學習,就是從知覺的起點,練習「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教學紀錄(第二堂課,2014/3/31,兩小時)

師:你是寫了很多嗎?還是上次的筆記?

(已經開始上課了,學生拿作業本子給老師看,展示回家之後,紀錄某事件的自我知覺。因為和上次上課的筆記連接在一起,非常多字,教師因此詢問。)

(寫作業的本子,我從來不指定規格,學生家裡有什麼樣的本子都可以拿來用,他喜歡就好。節省又可以保有自我選擇的能力。)

生:老師,這樣子就好了。

(學生指出自己寫的範圍。這時候如果教學生畫表格、填表格的方式寫作業,當然很省事。製作表格發給學生用更省事,但是表格製作、分類、規劃的學習,是三年級時格物致知的重要學習,不想在此時為了方便,直接以知識的方式告知學生,因此寧願看作業麻煩一點,也不發表格給學生使用。)

(例如:替學生分好事件、遇到的事物、我如何觀察、我的想法...這些格子,讓他們填下去就好。這種學習,思考脈絡就不見了,脈絡成為僵硬的分類知識。)

師:好,謝謝你,你這樣子讓我看了很清楚。……好,來,各位……

生:老師,你沒有說「我要開始講了」。

師:我們……

(教師想說:我們剛才已經說過這句話,但該生搶著插嘴。)

生:老師,你本來說你要講的。

(學生記得老師說過的每一句話,身教真的是時時刻刻的展現!)

(這一堂課已經在錄音之前開始了,發言的學生到得比較晚,所以沒聽見教師已經說過「我要開始講了」。)

(旁邊的學生提醒他,老師剛才有說過這句話。)

師:各位,上次回去,請你們寫一個感覺,對不對?那現在有這麼多人寫出來的,王老師的眼睛又不好,不一定能看得很清楚,我如果一個一個看的話,如果我從這裡開始看,看到S的時候,可能已經下課了;從S那邊看,看到J的時候,可能也下課了。那我們用什麼方法呢?因為我看很久,比較慢。

(溝通是群體共學的過程,會發表,會討論,大家都要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但是這個班級還沒有輪流報告過,而且從上次經驗,有幾位學生相當不習慣在眾人前面報告,所以教師不直接要求學生們輪流報告,讓學生們討論出大家都比較接受的方式。)

生:那就用念的。

(這學生沒有舉手就搶著說話,另外一位學生忽然舉手了,看到這位學生舉手,接著也有人舉手。教師立刻肯定有遵守上次決議的群體發表規則的學生。)

師:我發覺有一個人記得我們上次的約定,很好!好,兩個人記得了上次的約定。

(教師沒有回應不舉手搶答的學生,而請舉手的學生回答。)

生:可以請他們自己寫,然後念出來。輪流念。

師:這是不是一個好方式?

(大部分學生都點頭,但是搶答的學生在搖頭。因為是大家一起用動作表達,所以教師沒有堅持必須舉手,因為動作不會引起吵雜,不會彼此影響。)

(教師詢問搖頭的學生。)

(這方法當然很麻煩、很浪費時間,但是教師不做批判,讓學生透過討論去凝聚出最好的方法。)

師:你不覺得嗎?那你有什麼方法?請提出來。如果你不覺得一個方法很好的時候,你自己心裡頭會不會有一個想法?

(這位學生從第一堂課開始,就習慣採用否定他人的方式自我肯定。這種習慣有其養成背景,但是家長並未與教師開誠佈公地談過自己小孩養成背景、生活習慣,教師只能自行觀察、判斷。這需要一段時間的互動與學習,教師才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這個概念中,「材」並不只是天賦才能,「材」是整體的,包含天賦能力與個性、習性。)

(教師雖然在開課前舉辦過家長學習課程,卻因為家長對教師定位模糊,並沒有養成觀察、判定教師人格與專業的能力。所以基本上對教師並不信任,當然也談不上尊重。教師們也因為社會流行風氣、教師養成教育的改變,常常失去對專業的信念與追求,甚至茫然與誤解。這是當前台灣教育非常嚴重的問題。)

生:沒有。

師:那你就等於沒有想法。你沒有想法,而別人有想法的時候,那我們是要選擇別人的方法,還是選擇沒有想法?

(該生在成長環境中學習到的是不自覺的抗爭行為,他的問題在「抗爭的深層原因」和「不自知」。教師直接指正他的行為對或錯,只能當下解決表象問題,並且很可能引起循環不已的、無效果的爭辯。但是要解析出他的深層原因,因為教師對他成長環境的資料不足,也不可能當下解析處理。所以開始帶他一起學習解析自己的行為,先學習「自知」。其他孩子也一起學習自知的過程。)

生:不懂你講什麼。

(這種回答,代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從來沒有遇過這種提問學習。可能都是直接被告知「這樣不好,因為……」「這樣不對,因為……」,或是「你應該…才好」。但是直接告知,是包含在教育中「資料收集」的一小部分,後面還需要更多元角度的資料收集,才能在比較中啟動思考。)

(教師剛開始教學時,當然無法如此敏銳,但是只要多加了解各種學生的成長背景和行為模式,很快就能掌握。所以教師不能只在課堂上和學生互動,下課後一定要找時間和每個孩子聊天、討論。有機會就家庭訪問,不方便家庭訪問就要和孩子約會。不要小看閒聊,這會增進師生深刻的互動,學生甚至願意為了老師的關心,努力操練辛苦的實踐,例如:學會寫生字,自我控制與反省等等。在現代來說,這種額外付出的關懷與時間,似乎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只能就「教師」這個職業名詞,進行我自己的定位,正我自己的名。)

師:不懂我講什麼?剛才F說了一個方式,他說:我們請大家每一個人自己念出來;這個方法有聽到嗎?

生:大概。

師:確定不確定?王老師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是不是都要確定每一個人都有聽見?所以我會問:「有聽見嗎?」所以你確定聽見了嗎?

生:(沉默,點頭)

(學生對這種理性討論的自知學習非常不習慣,老師並沒有講道理,只是陳述眼前真實的過程,所以他找不到批判抗爭的著力點,又不習慣回答:「是!」所以他選擇點頭。這表示他有經過思考,做了選擇,這是一種進步,教師不需要逼迫他一定要用語言回答。)

師:好,可以,謝謝你。那,這是一個想法;還有人有別的想法,我們還沒說。然後你說這個方法不好。當我們覺得這個方法不好的時候,表示……

生:我覺得那個方法有一點不好。

師:有一點不好,哪一點不好?要說出來,要不然別人不知道。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我們就用那個更好的方法。一定是有哪一點不好,所以你才要用另外一個方法,對不對?那哪一點不好,你要講清楚,這樣子別人才會知道:把那個地方改一下,這個方法就更好了。這個方法哪一點不好?

(教師在課堂上討論時,一定要維持一種理性的溫柔態度,一方面是身教,另一方面,教師身上會散發一種氣息:「我們都思考的不錯,然後透過討論,集合大家的想法,找出最好的方式。」一個學習的教室需要這種氣氛。)

………

(因課堂記錄長達四萬多字,無法一次刊完,讀者若欲細讀全文,請與易學會聯繫:service@iching.url.tw

本期目錄...

【志學集之一】
 
咸臨書院台北讀書會五月通知
易道心性命 -- 習練經驗分享
◎文/陳亞莉

正值大壯月尾,進入夬卦月,聆聽劉慶平學長分享「勿藥有喜──管窺易經與中醫的關係」,讓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做了一次奇妙的連結,以不同的方式強化了頤卦養生的概念。

慶平學長由數字的概念,先後天八卦之數、洛書、Fibonacci Number、黃金數……等等探討世間很多美妙神奇之數,也連結了中醫傷寒論的辯症與湯方配藥的用量數字,竟然很神奇的與八卦象數完全應證。換言之,我們可以八卦象數檢查藥方開立的正確性。

「勿藥有喜」才是本次分享的重點,藉由八卦象數 (如下參考),找出相關適當數字唱唸、默唸,以期達到強化身體特定部位的健康。

例如:
430 : 振奮肝臟補新血。
720 : 補肺氣。
260 : 瀉肺實。
20 : 平補平瀉(肺)。
650-80 : 溫補脾腎陽。
0004000 : 腳扭傷。
0002 : 蕁麻疹。
*** “ 0 “ 的使用 : 偶數滋陰,奇數溫陽。 象數前陰,象數後陽。

分享至此,台下開始躁動,已有同學紛紛舉手發問,有無變聰明的數字?可否為家人唱唸數字?也詢問慶平學長相關書籍的來源,大家非常有興趣這唸一唸數字就會健康的好法子!也因為讀了易經,讓我們可輕鬆的進入這八卦象數療法的世界,易經就是生活,一點都沒錯!

▲圖說:左上/慶平學長演講時常有豐富的手勢。中/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右上/會後開心團照。

咸臨書院 – 台北讀書會
日期/時間 : 2015 年 5 月 15 日 ( 五 ) 7:30 pm
主講人 : 白明本 學長
分享主題 : 易道心性命 -- 習練經驗分享
地址 : 台北市紹興北街23 號 3 樓 ( 捷運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

本期目錄...

【志學集之二】
 
柳暗花明,輕舟萬山
大易專題研修好精彩!
◎文/劉大維

編按:週二晚上的「大易專題研修」課程十二堂課已經結束了,這是所有課程中最靈活、自由的一堂課,由同學提問、老師即席回答,或老師提問、同學討論。師生之間互相激盪、切磋,常迸發令人驚嘆的火花。以下是同學課後有所感發,隨手發給老師的簡訊。情真可喜,遂錄於下。下期課程將於5/12開始,簡章詳見「學會公告」欄。

 

君祖老師:

今天的課,互動得真好。

討論的題目走到了現代激烈無情商場競爭下的企業管理,董事會及專業管理人,員工人力資源的生養淘汰,討論真是奇峰迭起。

我覺得學長們的意見,彼此表達出來,加上您自高處的點撥與棒喝,真有柳暗花明,輕舟萬山的感覺。

是我的用功既不深入又不寬頻,不經這些對話,還真到不了這桃源。這難道不就是"如切如磋"的經驗嗎?我以往念書都獨自鑽研,還真沒見到這場面。這次是太精采了。

下週說有聖經的易經討論,肯定會很有趣,因為老子,易經,聖經,及各佛經,相互呼應的地方其實還不少,但是迄今卻還沒見到有人探索這這大題目。學長們臥龍藏虎,屆時現場一定十分精采,肯定這會是個東西文化四大哲學/宗教的綜合演義。

您這道埸不能這樣就停,希望能再加碼N場,以饗眾學生。

學生大維敬上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三則】
 
 

大易專題研修第二期課程開放新生加入

◎編輯部

週二晚上的大易專題研修課程透過提問、討論,師生一起飆課,高潮迭起、欲罷不能。第二期課程自5/12起12堂課,開放新同學加入。

上課時間:2015年5月12起,每週二晚上7:00 ~ 10:00。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報名洽詢:02-23957395(週一至週五下午2:00-5:00)或mail至service@iching.url.tw

費 用:12堂為一期,每堂700元,共8400元
繳費方式:匯款/ATM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以確認其款項。

本期目錄...


2015春季研習營蘇起先生將蒞會演講

◎編輯部

2014年剛發表《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鉅著,並於2000年4月首創「九二共識」一詞,以表達「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概念的蘇起先生,將受邀於易學會2015年春季研習營,為敏於觀察時變的易學會同學分析兩岸最新情勢,並與本次研習主題《風生水起: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互相呼應,精彩可期,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台南、高雄同學仍享有持高鐵來回票根免繳報名費的優惠!

2015春研營議程

舉行時間:2015/6/28(星期日)
地  點:台大校友會館4樓大會議廳(臺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報名請向各班班長或學會工作人員登記。
報名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2:00~6:00)
Email:service@iching.url.tw,請註明:班別、姓名、聯絡電話、用餐葷素。
繳費:
1.本次新加入會員(北、中):500+1200=1700元(入會費+活動費),台南、高雄:500+500元=1000元(入會費+104年常年費、免繳活動費,下期秋研全免) 2.會員(北、中):1700元(活動費1200元+104年常年會費500元,共1700元)
台南、高雄:104年常年費500元,免活動費,下期秋研全免
3:非會員一律2000元
包含書籍、課間點心、中午中式餐盒,晚間宴席(2樓蘇杭小館餐廳)。

繳費方式:

1、匯款/ATM
戶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 yhhsia@moeaboe.gov.tw 告知您的姓名班別:2015春研營,若是以ATM繳款,請附上卡片“後五碼”數字,待確認後,學會將於二十日內電郵回覆您繳款確認通知。

2、在學會上課者可向工作人員繳費,並請務必直接索取收據

本期目錄...


劉老師空中開講,歡迎收聽!

◎編輯部

劉老師在News 98台灣全民廣播電台(FM98.1)「九八講堂」的節目每月第一週週六上午8:00-9:00播出,歡迎收聽。五月份播出時間為5月2日。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