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契之作,肇跡軒史,道樸風淳,文用尚質,降及唐虞,爰迄三代,世祀遐絕,載曆綿遠。自倉頡造字開始,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滄海桑田,最近兩百年來,西方工業革命船堅炮利,中國一度乾坤倒懸,危如累卵。西風東漸,國學在全盤西化中分崩離析,美德讓位于厚黑學,孔夫子讓位于偶像派,向善之心讓位於惡趣味,社會浮躁,文化媚俗,傳統瓦解,心靈憤激,絕大多數人無暇思考中華民族的來路,只知人云亦云,無法洞察未來去處。
是故,華夏學苑、北京奉元書院及華夏寶貝國學館聯合推出華夏神州研學旅行計劃,旨在推廣國學經典教育,傳播民族歷史正能量,弘揚中華文明傳統智慧與美德,增進社會和諧與民族團結,喚醒全世界炎黃子孫的根脈意識。我們依據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所示,將中華輿圖分為四十七個文化大區,彼此交錯,相互包容,分別制訂相關研學旅行線路。
華夏神州研學旅行計畫於2015月7月正式啟動。
第一次旅行是名列青龍一的華夏始祖文化之旅,自2015年7月12日開始,至7月23日結束,縱橫五省一市八千里,全程縱觀中華民族從雛形到興盛的歷史進程,拜謁伏羲廟、黃帝陵、堯帝陵和周公廟,遊歷麥積山、雲崗、龍門三大石窟。兩岸三地學者名流逸興遄飛,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016年4月的最後一周,我們將啟動華夏神州研學旅行計畫第二條線路:三吳文化之旅。
那麼,為什麼選擇三吳?三吳,指的是歷史上的吳、吳興、會稽三郡,是南朝的統治中心。以蘇南浙北為核心,經過千年流變,從魚腸劍的剽悍轉化成東林黨的家國情懷,從蠻荒之地一變而為魚米之鄉,從中原文化的邊緣地帶升級為中國經濟明星,難道不是我們急需梳理的文化奇跡?
那麼,又為什麼選擇四月?因為李白曾經以羡慕嫉妒恨的語氣,寫友人“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三月指的是農曆,恰恰就是陽曆四月。我們是在煙花三月時相聚,恰恰在梅雨季節來臨之前,正是江南陽光明媚的好時段。

2016年4月23日,星期六。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們將於當天晚上在南京市集合,我們在南京為大家接風洗塵。精彩旅程從次日開始:

4月24日,星期日。我們先遊覽南京博物院。這是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也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博物館。

下午我們先去燕子磯,燕子磯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觀音門外,是長江三大名磯之一。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此處是李白、史可法等名流當年流連忘返之處。而後,我們遊覽中國四大名刹之一的棲霞寺,此地是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棲霞寺舍利塔為南唐遺物,也是長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舍利塔。
黃昏時分,我們到達鎮江市。

4月25日,星期一。我們先去金山寺,這裡是傳說中白娘子和法海和尚鬥法之處,金山寺外則有天下第一泉中泠泉。此泉原在波濤滾滾的長江中,由於河道變遷,泉眼處已變為陸地。這“天下第一”的泉水是不是名實相副呢?據歷史記載,用中泠泉沏茶,清香甘冽,而且“盈杯不溢”,貯泉水於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不見沉底。
我們的第二站,是去西津渡古街午餐。這裡是鎮江歷史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區,整條街區隨處可見自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

我們把整個下午留給北固山,北固山是鎮江最引以為傲的地方,因為不僅有劉備在這裡的甘露寺被招親,娶了孫尚香,而且自唐宋以來,中國最有名的文人幾乎都來過。北固山上有“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從南宋至今一千多年間居然沒有其他風景名勝來提出異議。

4月26日,星期二。我們先去鎮江三山的最後一站:焦山。焦山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遊覽島嶼,與對岸象山夾江對峙,正所謂“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園”之喻,被譽為“江中浮玉”。因東漢焦光隱居山中而得名。去焦山只有兩條路,一是乘船,二是坐纜車,無論哪條路都必須與滾滾長江有親密接觸。
午餐以後,我們到訪季子廟。延陵季子是春秋時代列國的偶像級人物,也是吳文化正能量的代表人物,有“南方聖人”之稱。季子廟有沸井,井內水面翻騰鼎沸,千年不息。

隨後,我們遊覽本行程中最古老的文化遺跡——淹城遺址。據科學檢測,這座城池建於春秋晚期,但該城被何方人士所居,至今未有定論。

4月27日,星期三。上午,我們遊覽中國禪宗四大叢林之一的天寧寺。這裡有世界上最高的佛塔、最大的銅香爐等等世界之最,說多了會有劇透之嫌,還是身臨其境歎為觀止更好一些。
午餐後,我們一起去無錫瞻仰東林書院。書院建於北宋時期,是當時理學大家程顥及其嫡傳弟子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明朝萬曆年間,顧憲成等人復興東林書院,他們宣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回應。顧憲成撰寫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更是家喻戶曉。東林書院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發展演進有特殊的歷史作用,最近的五百年來一直有“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的美譽。

既然來到無錫,必遊太湖,而來太湖,必遊黿頭渚。黿頭渚的風光是山清水秀,渾然天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尤其在仲春四月,櫻妍春橋,天高秋日,蘭香小蘭亭,各具風采。我們就在黿頭渚飽餐太湖秀色,享受一個懷抱太湖的黃昏。

4月28日,星期四。我們抵達蘇州,第一站是寒山寺。不錯,這就是那首唐詩名篇“楓橋夜泊”所吟詠的地方,“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讓無數天涯遊子神往。當然,更有趣的是當年寒山和拾得兩個老和尚在此地插科打諢,留下了若干傳頌千古的問答絕句。比如,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這一天我們的遊覽重點是虎丘,傳說虎丘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的墳墓,向來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據《史記》記載,當時十萬軍民穿土鑿池,積壤為丘,金鳧玉雁和“扁諸”、“魚腸”等三千柄寶劍一同隨葬。於是,我們今天站在劍池邊緣,會不會有下去打撈千年神器的念頭呢?如果你心中一動,恭喜你,你的祖先或許與摸金校尉有關係。

午餐以後,我們到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遊覽,這裡是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漢族水鄉特色。我們不用急躁,在這裡須有閑庭信步的優雅,否則對不起這滿目秀色。
晚上,我們一起去平江路歷史街區的預訂餐廳用餐。一路耳聞目睹,均讓人有時光倒流的感覺,所聽吳音,所品吳味,都是千百年來古色古香的蘇州歷史的味道。

4月29日,星期五。我們把一整天留給同里古鎮,十五條小河把古鎮分隔成七個小島,而四十九座古橋又將古鎮連成一體,小橋、流水、人家,這裡應有盡有。時光雖然如流水,但在這裡可以繞著小島打幾個漩兒。
晚上,我們抵達湖州市。再次緊鄰太湖而居,從湖州北望太湖,煙雨迷濛。當年文徵明詠太湖曰:“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浸紫芙蓉。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身遊七十峰。天遠洪濤翻日月,春寒澤國隱魚龍。中流仿佛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湖州雖處太湖南岸,卻是最有懷古情調的一座城。

4月30日,星期六。我們西行到天目山區,遊覽南山竹海。對長期居住在都市的人來說,這裡是一個養肺吸氧的地方。此地生態環境宜人,山水相映成趣,風景如詩如畫,方圓幾十里無一絲污染,微風緩緩而來,竹林隨之起舞,如夢如幻。林語堂曾說,若庭院無竹,則主人不雅。但若像今天這樣舉目四顧全是竹林,按照林語堂的標準,我們都是雅人。
我們在竹海之中用午餐。下午遊覽善卷洞。善卷洞是石灰岩溶洞,也是梁祝文化發源地,迄今尚存“晉祝英台琴劍之塚”等古蹟。傍晚,我們到達宜興市。

5月1日,星期日。我們北上,踏上歸程。三吳游既瞻仰了古聖人延陵季子和東林書院,也蒞臨從金山寺到寒山寺等佛教名刹,圍繞太湖整整一周,儒家和佛家名勝一個也不缺,現在補上一個道家勝地:茅山。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山上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氣候宜人。我們在茅山享用一下陽光和午餐,本地特色菜一個都不能少。

下午,我們到達三吳文化之旅最後一站:明孝陵。這是朱元璋的陵墓,六百年來,雖然陵寢若干木結構建築蕩然無存,但其恢弘格局仍在,無論其人在中華歷史上有多少是非功過,畢竟發揮了其歷史作用。有明一代,光明與黑暗共處,廷杖與紅丸並存,唯一值得銘記的,是對倭寇毫不手軟,並在朝鮮半島扼殺了豐臣秀吉的野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在此沉默,在此明志:面對歷史,面對古人,面對來者,我們這一生也都肩負使命,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是上帝派來打醬油的。
從明孝陵啟程,至南京城內,三吳文化之旅至此結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短短八天,足以讓文化之旅昇華為知音之旅,也在此預祝諸位同行者能夠成為一生知己。
注意事項:
一、本次文化之旅參與者有海內外知名學者、文化名流和在兩岸三地如雷貫耳的國際友人,所以接待、安保和食宿檔次都是最高級別。對外接納報名最高限30人,報滿為止。報名費每人5萬元台幣,若要求全程住宿單人間者,報名費為6萬元台幣。繳納報名費後,主辦方會下發三吳文化之旅行程詳單。
臺灣報名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
北京報名電話:(86)010-82863618,手機:(86)18518044018
报名邮箱:2857799801@qq.com,969335600@qq.com
二、因主辦方並非旅行社,華夏神州研學旅行計畫的每條線路只行走一次,每次邀集的參與者都是學界菁英中的上上之選,所以還請大眾珍惜每次機遇。
三、主辦方將向每個報名者發送個人資訊徵詢表。每人須認真填寫身體狀況和飲食禁忌。
四、本次文化之旅嚴格遵循華夏神州研學旅行計畫的規定,遊覽排除任何商業化景點,不安排遊覽任何仿古景區和商業設施。一百年之內的新景點不是我們的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