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都在探求自然的秩序,在簡潔的物理公式下可以解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驗的一切事物,但對於無秩序如大氣、騷動的海洋、野生動物數目的突兀增減及心臟跳動和腦部的變化、如流水的民意,卻都顯得相當的無知。對於人生中更重要的「彼、我」對待關係、趨勢的預測、心靈的平靜等等都是无能為力的,對於「人在生命中如何找到一個當下即是心安理得」更是无法碰觸,而提供任何有意義的看法。
所以最近40年間物理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試著從「混沌(chaos)」的研究中找出世間「複雜而不規則」中的「共相」,所獲致的許多結論被視為二十世紀中除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外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複雜理論(the theory of complexity)是描述「混沌」現象的數學方法,在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中,複雜體系常常表現出一種无秩序而混亂難分的狀態。「方程式」所表現的是一個穏定的生活型態、如同在一個「卦象」中所描述的背景。但是在內部的變化中,卻是高度的不穩定,如同卦中「爻變」的情境。在「卦象」的環境下,從卦序的討論中,大環境的走向是可以預測的,但是在「爻變」中則預測變得高度「敏感」,如同在複雜體系裡,「氣候」不但可以預測,而且高度穩定;但「天氣」不但无法預測、而且完全不穩定。這樣不穏定的發展中又暗合著相似而不重覆的美麗軌跡發展運行。如同繫傳所說的:「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極度敏感的初始條件
以 f(x)=2x2-1為例、代表一個可以預測的穏定而簡單的發展形態

如果以 x=0.6代入 2x2-1,然後以所得的結果不停重複迭代,便得出一系列數字

▲圖一:以 x = 0.6 代入 2x2-1,然後以所得的結果不停重複迭代,便得出一系列數字。
再以 x=0.6001(粉紅線)並與x=0.6(藍線)相比較(初始條件誤差條件為1/6000)

▲圖二:比較初始值 x = 0.6 (藍線) 和 x = 0.6001 (粉紅線) 所得出的計算結果。
(1) f(x)=2x2-1 可以代表一個最簡單的單維生活形態系統。
(2) 系統的發展對初始條件的非常敏感,初始條件極微小的分別 (就例如 0.6 和 0.6001 只相差六千分之一!),在一段時間的演化後也可帶來南轅北轍的結果。
如果以三度空間做為比較就可看出不穏定中的規律趨勢、著名勞倫斯吸子(Lorenz Attractor)就是以三組方程式的變化發展而繪出的

在上圖中、是以三組聯立微分方程式、依時間的變化而逐次迭代後的圖形、在非常相近的兩個起始點同步出發、則由時變(迭代效果)則兩條線走的軌跡相似而不重復(本圖中僅顯一條線的時間軌跡)、經過一段時間後、在某同一個時間兩條線或是向上或是往下、或是在左、或是在右、都是千萬化而无法作有意義的預測。
可見在一個穏定的生活型態中、巨觀的變化是可充份預測的,比方人的一生「生、老、病、死」的過程是可以預知的,甚至可以推演到星球、太陽系、宇宙的生命過程;但是每一個個人的一生則是千變萬化,相似而不相同。差異的最基本關鍵則在於「初始條件」的設定。中國術數家以一個人的出生八字作為參數,斷定一生的吉凶,雖然失之宿命,但其出發點卻與「混沌」的複雜體系運算若合符節。
七卦爻例──人的初始條件
人之所以成為人,當然有許多生物上的「初始條件」,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如何界定人生?如何在關鍵的時候作出適當的判斷?都是人生中某一個階段的「初始條件」。這樣的起心動念,造就一個個不同的人生。
繫上八章提出了七個爻例、對於「人」處於這樣一個複雜(變易)而有規律(簡易)的「天之道、民之故」之間的基本態度,有清析而明確的說明:
一.『擬議』的人生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擬』=手+疑。當面對問題時是勇於面對而著手解決的,『議』則充滿了可討論的彈性、所有制度化的東西都必須考慮「初始條件」的變動而因時間的過程而調整。這是聖人面對生命、生活的首要態度,在每個轉折點上都可有一個具個人「特色」的初始條件
二.「誠信」的人生
新約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信就是所望之事的質實,是未見之事的確證」。「信念」看不著也摸不著,但它存在某一段個人或群體的時空中,過了這樣的時間空間,人事己非,但「信念」的能量卻日久彌新,藉著「信念」提供人生可以努力的「方向」,進而成就一個「心安理得」的生命歷程。
七爻例之首就是「中孚」。「中孚信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誠信是「擬議人生」的基本態度,中庸:「唯天下之至誠⋯⋯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與天地參矣」。以誠信做為人的「初始條件」,在不同的時、地、環境下都可以走出一條合於「天道」的人生。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自助而天助,由「誠信」而充滿「盼望」。「大有」的境界也是「人」所追求的目標、擬議的對象。
三.『敬慎』的人生
七爻例的中心主軸即是「敬慎」。人雖然可以擬議人生、參贊天地化育,但是隨時必須以「敬慎」的心來面對所「擬議」的生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无形而有情(天地之心)」的道、生出陰陽、剛柔、是為「一生二」,再加上「人」的『盡其性』故為「二生三」,再由「天、地、人」而「三生萬物」。
需卦六四:「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人在「參贊」天地之道的同時,如何在「人與人」、「人與物」的相對待過程中保持一個「相生、相剋」的平衡,是最大的考驗及功夫。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至」是「坤」的概念,後則可得、先則迷失、「擬議」的方向是不能夠超出「乾」的精神,否則「其血玄黃」,可不慎乎?
1.中孚九二: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2.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3.大過初六:『慎』之至也、『慎』斯術也以往。
4.謙九三 :語以功下人者也。
5.乾上九 :貴而无位、高而无民、高處不勝寒。
6.節初九 :『慎』密而不出、知通塞也。
7.解六三 :致寇至、盜之招也。
「元亨利貞」還是「八月之凶」
序卦傳、雜卦傳、提供了不同思考方向的巨觀系統。猶如不同的兩組「人生方程式」加上時間推算的的「迭代運算」。而「爻變之卦」則又說明了「人」在不同「初始條件」下的微觀系統。人的起心動念、產生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激烈變化、高度的敏感性、高度的不確定性而又是高度的「可擬議性」,正如「混沌體系」中所呈現出的反應。這樣,彼我之間的「相刃相靡」,成就人的「喜怒哀樂、慮歎變慹、姚佚啟態」,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陰陽的互動、在易經傳中就有45種不同的情境描述。所以事物在發展的同時、依其每個結果的「起心動念」而帶動並促進「反面事物」同時消息,而發展到事物的對立面去;由「惡」而「善」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之由「善」而「惡」則「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復卦四爻:「中行獨復、以從道也」,『獨』是人心中的「初始條件」。六四應於初九,隨時感應、隨時修身、隨時調整,則「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臨卦:「元亨利貞」四德兼具、而爻辭也均无問題,但是人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也慢慢的喪失了「往有事」的初發心,一切追求理想的「初始條件」,也適足以過渡到到對立面去,而成為失敗的因素。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可不慎乎?
掌握到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卦序」的大形式發展、「爻變」小環境的變化、「初始條件」對小環境的衝擊、「陰陽」相互對待的變體、交織成「陰陽不測」複雜而美麗的人生。們在這樣的時空中生活著、而生命中又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道」的運行。「道」也是人生的「道路」。坤卦說:「東北喪朋、乃終有慶」。齊物論:「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