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八十四期
2017.10.01 出刊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七十】儉德避難◎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六十六】山上有水◎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節氣養生_10月底之前,當心濕熱病找上門◎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用水母媽媽寶寶學分數◎文/王修亮
■ 【詩情話易之十一】相逢一笑泯恩仇◎文/唐德清
■ 【小子易遊未盡】同人與大有 日內瓦紅十字博物館參訪◎文/王蘭生
■ 【學會公告三則】「復見天地之心」 2017年秋季研習活動開始報名◎文/編輯部
■ 【學會公告三則】開課通知《傷寒論》◎文/劉慶平
■ 【學會公告三則】夏學論集九邀稿啟事◎文/劉君祖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七十】
 
儉德避難
◎文/劉君祖

中元祭祖前後,台灣政壇換閣揆,主政一年多的「老藍男」林全下台,由南霸一方的「賴神」賴清德登閣拜相,正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進京趕考,山陰道上人來人往,好是熱鬧。我們富邦班的莊子課上,學生聚念一問吉凶,為完全不變的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貞者事之幹,非人世界沒有君子發揮餘地,大的走了小的來,大環境依舊否塞不通。這卦辭也太不給新官上任面子,林全已經弄得怨聲載道裡外不全,南部民望甚高的賴神相較還有所不及嗎?妙的是職任轉換也不避忌,否卦恰為陰曆七月鬼門大開,這下神鬼一家親了!

《彖傳》闡析否卦結構,如實描繪,可真讓人氣短:「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上下不交,就形同天下無邦。大環境不交通,其中萬物無法暢其流,生機自然遏阻。

否卦《大象傳》稱:「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三陽聚斂於上,三陰虛耗於下,朝野不和、兩岸不親、經濟不振。否字又為不口之象,說了也沒用,狗吠火車難阻其勢,乾脆就保持緘默了!既然「不利君子貞」,又稱「君子道消」,不低調收斂以避大難,行嗎?此時出來做官,不僅不能為民謀福,反有助虐之嫌,故稱「不可榮以祿」。

否卦三陰侵陽,依消息盈虛的變化規律,很快就到剝卦的五陰剝陽的危亡關頭。「剝」字義為利祿受削,由否而剝,榮祿得而復失,何苦來哉?

德一般為值得稱道的善行,「儉德」是否表示連行善都得斟酌?否之匪人,小人道長,君子行善可能反召忌恨,惹禍上身,不如明哲自保。六十四卦的《大象傳》就是針對上下卦間關係而立論,否卦上天下地不交,嚴重限縮了仁人志士活動的空間,居然勸人放棄責任,消極頹喪至此?這與《大象傳》一貫風格不合,值得商榷。

《大象傳》不解釋卦辭,也不談爻,純從卦象立論,將自然現象蘊含的法則運用到人生修行,不言吉凶悔吝,崇尚進德修業。無論多麼凶險艱難的環境,都鼓勵人奮發向上。例如困卦,勉人「致命遂志」,勿忘初衷;坎卦重險,教人「常德行,習教事」;蹇卦寸步難行,指示「反身修德」;明夷卦痛苦黑暗,轉勸領導者「蒞眾用晦而明」;大過卦瀕臨滅亡,悍然「獨立不懼,遯世無悶」;剝卦岌岌可危,提醒「上以厚下安宅」;蠱卦積習深重,敦促「振民育德」;噬嗑卦殘酷鬥爭,揭示「明罰敕法」;訟卦兩造不和,根本之策在「作事謀始」;師卦殺氣瀰漫,轉化成「容民畜眾」;旅卦勢位俱失,居然也能悟出「明慎用刑而不留獄」的明快處世之道。

以上諸卦皆屬人生難堪逆境,未必較否卦輕鬆,何以獨否卦如此灰頹?世亂不經,君子若完全放棄營為,豈不更惡化至極?

因此,幾十年前我就想這是否作者的敗筆?還是情緒不穩所致?當然也不排除有心人竄改,這在經學史上並不罕見,辨偽的問題幾乎成為專學。於是我花了近月的空檔時間苦思,一再深入研析否卦的變化結構,終於撰作出嶄新的《大象傳》:「天地不交,否。大人以承敝起新,與民除患。」

既然君子在否塞時不夠力,就寄望《易經》中德智最高的大人出來救世,這在否卦爻辭中已有提示。六二爻辭:「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這是快速下滑的墮落階段,承敝之承,即包承之承,決不逃避患難。九五爻辭:「休否,大人吉。」這是居君位的大人出來旋乾轉坤。天地不交是糟糕的敝壞現實,這得務實承擔,然後結合民力破舊立新,九五爻辭後段即言此事:「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苞桑柔而韌,根柢相連,與初六「拔茅茹以其彙」相通,皆象徵廣大基層民眾。初爻《小象傳》稱:「拔茅貞吉,志在君也。」領導與群眾齊心協力控管並進一步推翻亂局,上九繼「休否」之後「傾否」,單爻變為萃卦,群策群力以去除禍患,此即「與民除患」。

易為憂患之書,《繫辭上傳》第十一章:「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先同患,再進一步除患。《春秋繁露‧盟會要第十》稱:「聖人者貴除天下之患。」大人比聖人還高一籌,遇否亂之世,「與民除患」為理所當然,不可效君子只是「儉德避難」。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六十六】
 
山上有水
◎文/邱雲斌

一場秋雨一陣寒,秋風秋雨愁煞人!遇上日益嚴重的極端氣候,丘園照樣太陽高照,比秋老虎還猛,聽說九月又破了百年最高均溫記錄。

但是在高熱之前,亳無預警的來了一場大雨。雨從傍晚開始下,初時淅淅瀝瀝,打在鐵皮屋頂上,還頗有點詩意;入夜後,傾盆滂沱而下,有如千軍萬馬,跟老媽聊天都要扯大嗓門,且完全沒有稍停的跡象。夜深倦了,也就伴著雨聲沈沈睡去。

第二天剛濛濛亮,聽得老媽在門前大叫「壞咧!壞咧!」只見水漫丘園,趕緊趕到菜圃,一看呆了!整個菜園浸泡在水裡,中間還有一條小洪流奔騰而來。辛苦的溯流而上,發現源頭是高處,平常灌溉用的埤塘,居然潰決了一小口,可是整個山谷的水,都從這裡傾瀉而下。

此情此景,欲哭無淚,腦海卻活生生映出「山上有水」蹇卦的象。

蹇卦的卦義是難,字義是寒氣入足,跛足難行,是自身的毛病。卦象是因為上卦有坎險,內又有阻礙,內外交攻,寸步難行。《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卦象要止在險前,知險而止,這就是智慧。大象傳則説:「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如果面對危險而知道要潛身修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失為明哲保身之道,也是《彖傳》說的「知矣哉」。蹇卦是在危險之前,就已知要停止並反身修行,是有先見之明,所以說是智慧之舉。反之,在遇險之後才知停止,才求助於人,這是後知後覺,是蒙昧,所以蹇卦的交卦蒙卦為坎險在內,艮止在外,止在險後。又蹇卦艮在內為阻絕,卦象為將坎險阻絕在外;反之蒙卦艮在外為籠罩,卦象為把坎險籠罩在內,所以蒙昧無知,需要啟蒙,一智一愚,對比相當清楚。

卦序上蹇卦是繼睽卦而來,睽卦為家庭沒治理好,家道中落衰敗,然後家人感情不睦。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反過來則是家庭不和則患難來,蹇就是繼睽卦而來的苦難。兩者的關係特別,是易經在上下經開始與結束之間,唯一以錯卦方式連接的。

蹇卦雖屬凶卦,但因坎卦在外可為防禦之天險,所以只要不執意往前,不任意輕舉妄動,那麼坎並不會造成傷害,仍有吉道。蹇卦各爻,大多是前行為凶,回頭是岸。知險而止,吉在其中。

周易中凡是坎卦在外者,大多要行事保守,採取防禦策略。因坎為天險,坎若在外則可為屏障,反而可以得到天險的保護;所以在本尊坎卦的彖傳稱「王公設險以守其國。」。但若採取進取的策略,想要強行,那麼天險就從天然屏障變成了自己必需克服的巨大障礙。因此蹇卦卦爻辭多有「往蹇來…」的占斷,言強取(往)則難行有危險,退守(來)則有利。

這個應該有數十年歷史的埤塘,堤防至少厚達兩公尺有餘,我們非常放心,除了桂竹筍盛產的季節,會來採筍順便查看之外,不曾前來探視,乖違已久,可能早被地鼠,穿山甲做為巢穴,逢大雨終於迸發,致罹此難。

修復工程比想像的難,不單只要先做引水道,以防大雨再來,更要大蹇朋來,找有經驗的老手及工人,徹底檢修堤防;至於泡水的菜蔬,被掏空的瓜棚豆架地基,拔除重新再來吧!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節氣養生_10月底之前,當心濕熱病找上門
◎文/樓中亮


雖說時序已進入秋季了,但天氣還是熱得讓人受不了,你是否冷氣吹整天,冰品冷飲不離手呢?當心濕熱病找上你!

一般而言,秋季屬燥金,也就是整個大氣開始偏向乾燥,植物逐漸凋萎枯黃。但今年不同,在10月底之前天氣依舊濕熱,因此人體內的濕氣比較不容易排除,導致腸道蠕動慢、代謝慢。這時候如果飲食及生活上不留意,常吃冰品及寒涼食物;少運動;少曬太陽;整天待在室內吹冷氣,就會容易誘發熱感冒、中暑、腸胃型感冒(腸病毒)等濕熱病。尤其空調導致體內熱氣散不出去,室內空氣太乾導致口鼻黏膜易破,病邪就趁虛而入,因此冷氣吹整天的人比不吹冷氣的人更容易罹患熱感冒。

樓醫師說,避免濕熱病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腸胃顧好就行了。多吃溫熱食物,例如咖哩、紅豆薏仁(加紅棗)、黑糖薑茶、薑紅茶、當歸生薑羊肉湯等等。此外,有空時多到戶外走走,流流汗,少吹冷氣,戒冰冷,才能徹底預防濕熱病喔!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用水母媽媽寶寶學分數
岳明國小2016暑假數學故事課程記錄
◎文/王修亮


編按:2016年7月25~29日連續五天,修亮老師受到全國第一個公辦民營小學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校長之邀,主持一項教學示範,並持續協助該校教師設計課程並實際授課。這是延續上一期刊出第五天第一節有關分數學習的第二堂課。由於王老師的課程是以「人格自覺」作為所有課程的核心,而小學的數學課程與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數學課也有「人格自覺」的底蘊在內。讀者可以看到王老師如何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從家庭、親子關係去理解「分數」的意義。課程進行中,孩子分心去逗弄一隻蟲,王老師也不會放過這個特殊時刻的教育意義。處處用心,處處令人動容。用心的讀者亦當能體會一二。

【第五天第二節】

師:剛才我看到某某某己經不知道生到幾個孩子了。當媽媽都一樣大的時候,每一個孩子就越小,一萬個孩子就變成小點點了。媽媽如果只生2個孩子,那麼這2個當中的1個孩子,就比生了4個孩子其中的1個大。1/2,1/4,1/8,怎麼把孩子們分開、打開?是打開合適還是分開合適?媽媽分開來8個孩子,所以8揹8,8分之8,那你覺得怎麼講給別人聽比較合適?8揹8是一種動作,那是一種什麼感覺?

生:感覺很舒服。

師:8分成8個呢?

生:感覺就比較痛苦。

師:如果8個寶寶都分開了就很痛苦,但是如果8個孩子揹在媽媽身上,媽媽都可以揹,所以還好!那你知道外面的人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你知道他們是怎麼說的嗎?你可以去問問看,別人是怎麼講的?數字如果寫得跟別人都不一樣,好不好溝通?我們講的別人能不能懂?

生:不能!

師:那這樣叫做什麼?

生:群性!

師:那麼,是不是以後所有人都要做一樣的事,大家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東西,大家都一起上廁所?

生:不要!

師:對嘛!所以,有些事跟群體在一起做,就要跟大家一樣,要有?

生:群性。

師:但是有些事我想跟大家一起做,有些事我只想要自己一個人做,這是?

生:個性。

師:要群性也要個性!那我們再來比較一次,1/2,1/4,1/8到底誰大?這樣2揹1大,還是3揹1大,還是4揹1大?……2揹1最大,揹1最小。(再以實體互相對照,讓學生一目了然)。上次我們在排積木的時候學過一個符號,誰記得?喔!某某記得,那你上來畫一畫,哪邊大哪邊小?嗯!都記得!可以溝通耶!

生:那有沒有^的符號?

師:嗯!可能有喔!那這是什麼意思呢?

生:上邊小,下面大。

師:有可能喔!我們以後可以再研究看看。

生:我想到了一個符號。哪邊大,哪邊小。

師:嗯!大家都懂就可以溝通,那哪一種可以畫得更快?

生:我也可以畫很快啊!

師:某某你畫的比較花時間,但有時候會需要用到,但是沒有時間的時候,我們會選擇畫>的符號,因為比較快,所以你在選擇畫哪一種符號的時候,要看情況,有時間的時候,我們可以來發明不一樣的符號,看誰畫的符號最有趣喔!所以,我們來排排看,1/2、1/4、1/8,現在有三個字,把2揹1,4揹1,8揹1,要把<跟>符號放進來,要怎麼放進來呢?

師:好,我們大家都看過了,我現在要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看看你有沒有做正確的選擇?1/2 1/4 1/8,我剛剛看了,大家好像都蠻瞭解了。有時候好像心還沒有定的時候,好像懂了就馬上寫下來,但是心定下來,再寫一次就沒有問題了。有時候好像還沒想通,後來慢慢想、慢慢想,就想通了,所以來看,2揹1比4揹1大,4揹1比8揹1大,這就是數字和數字之間有一個關係,什麼關係?有一個「量」的關係,是什麼的量?

生:是一個東西的量。

師:怎麼樣有辦法讓它變成一個數量?我們只知道它是一個東西。

生:大中小。

師:可是大中小不是數量啊!

生:再拿一張咖啡色的色紙把它剪成跟他一樣大就可以比了,他就變成2個,另一邊是1個,就可以用量來比較了。


(正心!某某抓了蟲蟲,老師問:觀察蟲蟲是一件很好的事,喜歡蟲蟲也是一件很好的事,現在你的心是跟大家在一起?還是跟蟲蟲在一起?生:蟲蟲!那你應該怎麼樣做才比較合適?生:我等一下會把它放回去!生:養蟲蟲是一件很好的事啊!師:你們不是有心嗎?你們想一想養蟲蟲把它放在這裡面,你們覺得他會開心嗎?生:在家裡種一棵樹就可以啦!師:你喜歡蟲蟲是很好的,那你就要知道一棵樹會不會吸引其它蟲蟲來?會!就會有許多蟲蟲來住你們家喔!你就不能把這個蟲留著,不喜歡的蟲就趕走囉!還有,你們想,如果今天有一個巨人,看到你覺得好稀奇,好想看喔!把你關在玻璃瓶裡,那你會有什麼感覺?生:不舒服!師:如果巨人為了看你,把你翻來翻去,看你跌倒還哈哈大笑,那你會有什麼感覺?生:好恐怖喔!師:對啊!所以你想觀察蟲是好的,不過,要請牠回家,就要輕輕跟牠說一說,問問牠,如果牠真的願意了,才能請牠和你回家玩,不小心碰到牠了,也要再跟牠說一下抱歉囉!)


師:(回到正題)我們看得到它的量了嗎?如果它有更小的,那是不是要再把它剪得一樣大,彩虹海是由河裡流進去的,那他們有發現到一件事,彩虹河的水母比彩虹海的水母還要小,而且身上還長了一些格子,那你們猜,彩虹河的水母叫什麼水母?

生:格子水母。

師:彩虹水母看到他的第一個問題:你身上為什麼會有格子?為什麼會跟我們不一樣?

生:因為我們生出來就是這樣。

生:我們就是長得跟你們不一樣。

師:當格子水母開始出現⋯⋯線條時,就可以⋯⋯畫、數、寫數字,畫顏色。

生:好醜!

師:感覺有沒有對或錯!請告訴我美或醜有沒有對或錯!美或醜這種感覺是不一樣,所以這樣講是對的嗎?我們個人的感覺可以要求別人一起說嗎?你這個心,在群體的心,能不能去講另外一個人?為什麼?因為那是你自己的感覺,不是群體的感覺,也不是那個人的感覺?


格子水母說:因為以前我們是跟你們一樣的,後來我們身上開始有格子,我們跟你們不一樣,我們希望孩子健康一點,所以我們就把身體多給孩子一點,在生寶寶時,我們的孩子會分出去,有時候媽媽會比孩子還要小,當媽媽生完寶寶以後,就會越來越⋯⋯虛弱,生病,但是,我們會忘記啊,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有多大,這樣才不會把身體分太多出去啊!

生:分一半,媽媽跟小孩就會都健康。

師:好!那我們來推論一下某某的想法,為什麼分一半就會都健康呢?

生:一樣大。

師:所以他們最後發現自己需要可以算算看,那他們怎麼算才會知道分得一樣大呢?

生:分成一樣大!

師:所以他們就把自己身上畫上格子,那我身上有了數量,就會比較好分了。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十一】
 
相逢一笑泯恩仇
◎文/唐德清

九月上旬在廈門召開的金磚會議順利舉辦,給這座海島小城增添無比的榮光,一夜之間名聞世界。會議之前較為弔詭之事,莫過於印度的莫迪總理是否與會?中印邊境對抗能否化解?幸好在八月廿八日的下午,兩國的外交部同時宣佈撤軍的消息,使這場「國人擔憂、美日失望」的國界風波,暫時告一段落,印度莫迪總理也在滂沱大雨中夜臨廈門,與各國領導人握手言歡,共同謀劃金磚國家的下一個「黃金十年」,可謂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一九八二年的七月二十四日,當時大陸的副委員長廖承志給臺灣的蔣經國發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人到高年,愈加懷舊,如弟方便,余當束裝就道,前往臺北探望,並面聆諸長輩教益。『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遙望南天,不禁神馳,書不盡言,諸希珍重,佇候覆音」,廖公的殷殷寄語言猶在耳,兩位當事人早已作古,成為歷史人物,同赴天堂喝咖啡,冷眼旁觀人間事!

這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名言出自魯迅的《題三義塔》一詩,大概是一九三二年的二月,有一位日本的生物學家叫西村真琴,在中國上海閘北郊外「三義里」的廢墟中,救了一隻受傷的鴿子,不久帶回日本家中飼養,後因故鴿子早亡,西村博士將鴿子掩埋立塚豎碑(該碑現立在日本大阪豐中市中央公民館內),並寫信給上海的魯迅,懇請樹人先生題詞紀念,魯迅先生遂在一九三三年的六月二十一日「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爾」,全詩的內容如下: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先生早年負笈東洋,與日本人的瓜葛又多,對日本國充滿好感善意,詩言志,筆下的詩句往往是充滿美好的希望,但他也許想不到在他逝世八十年後的今天,日本人不僅沒有反省戰爭的罪惡,甚至軍國主義的思潮日漸活躍,大有死灰復燃之勢,中日兩國依舊是怒目相向,常常要擦槍走火,更難奢談什麼「相逢一笑泯恩仇」,倒是提醒我們要常備不懈,「鬥士誠堅共抗流」,時刻準備再與倭寇決一雌雄。

《周易》的第四十卦是《解》卦,排在第三十八卦《睽》卦(吵架、打架、鬧翻),第三十九卦《蹇》卦(寸步難行、動彈不得)的後面,因為陷入泥濘深坑,已經嚴重威脅到各自的生命,處境艱難,生存都成問題,就不能只顧面子,任性不得,而是要放下身段,立足現實,有商有量,互相尊重,尋求出路,方能擺脫危險。《雜卦傳》曰:「解,緩也;蹇,難也」,先緩一緩,不要針尖對麥芒,老話也常說「事緩則圓」。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尋求最高明的解法。「解」字就是牛角刀三個字的組合,如何在雜亂無章一堆麻當中,用智慧,用時間,用牛角刀,慢慢去挑開死結,不割斷繩子,不弄傷自己,像《養生主》所說「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對複雜問題的處理,能夠遊刃有餘,這正是《解》卦大智慧給我們的啟示。

「解」是一個過程,一個步驟,但還不是終極目標,不是究竟。終極目標是「解決」,不僅要「解」,而且還要「決」,《道德經》說「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如何做到「不留餘怨」呢?這就是要待到四十三卦的《夬》卦來處理,「夬,決也,剛決柔也」,就是要來一個「了斷」的意思。從四十卦到四十三卦,中間必定要經過四十一卦和四十二卦,四十一卦是《損》卦,四十二卦是《益》卦,有的地方是「損」,有的地方是「益」;該「損」就得「損」,世界上沒有只「益」不「損」的事情,孔老夫子當年說「四十而不惑」,這就是「損」的層次,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把一些容易迷惑人的欲望去掉,分清主次,明白輕重,才能輕鬆地、踏實地過日子,「五十而知天命」,這就是「益」的境界,「樂天知命故不憂」,最後才能「七十而從心所欲」,從生活到生命的層次都解決,這就是中華文化傳統經典的真諦,教我們如何去「安身立命」,經過六道輪回投胎成人,能來世間走一遭不容易,不白走一遭就更不容易啦。


本期目錄...

【小子易遊未盡】
 
同人與大有 日內瓦紅十字博物館參訪
◎文/王蘭生

今年參加了一項吃力的公務訓練,9月2日至16日遠赴瑞士進行國外課程,8日造訪聯合國歐洲總部,並參訪位於日內瓦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部及紅十字博物館,瞭解具人道關懷性質的非政府組織在瑞士境內的發展情形。


紅十字博物館識別符號

根據《日內瓦公約》以及國際法的規定,國際社會賦予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特權和法律豁免權,以保護國內武裝衝突和國際性武裝衝突的受難者。這些受難者包括戰傷者、戰俘、難民和平民百姓。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歷史悠久且最負盛譽的非政府組織,它也是世界上獲得最廣泛認可的組織之一,曾在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而紅十字會的創辦人亨利·杜南則於1901年榮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

《易經》《序卦傳》敘述泰極否來之後的情形︰「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同人〉卦與〈大有〉卦一體相綜,宣示世界大同、國際和平的宗旨。習易者皆知此二卦實為《禮記 禮運大同篇》思想的根源。而「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五濁惡世多苦難,在否之非人的〈否〉卦社會狀態中,只要同樣是人,無論男女、老少、年齡、性別及社經狀況,都應該獲得社會最合宜的照顧,此亦正是國際紅十字會的宗旨。歷史進程中,不時存在的環境黑暗與人性沈淪,帶給許多國家地區的人民萬分苦難,而紅十字會透過國際性組織的運作,群策群力致力於傾否反正,回復人性的光輝,進而建立祥和的人際關係與穩定的社會。《雜卦傳》云︰「大有,眾也;同人,親也。」眾人平等、人際親和,紅十字會長年來也正是秉持這樣的原則。當世界各地發生自然或人為的災禍時,它往往是第一個提出支援的單位。

參觀紅十字博物館的經驗充滿驚喜與感動,進入館區後,首先到達名為「知舊迎新」的迎賓區,導覽員為大家介紹展館設計特色,為了展現國際紅十字會的宗旨與工作內涵,當初在展館及建築設計上,設計師充分考量博物館的背景及既有建築,將新的建設與原有建築相輔相成,不一味追求新穎。常設展的主題則訂為「人道歷程」。

常設展以三個展區凸顯三個當代的問題,分別是︰「人類尊嚴」、「家庭紐帶」及「自然風險」,每個展區由不同設計師設計,透過先進的電腦科技與互動式體驗引發每個人直觀的情感經驗。

第一個展區主題是「維護人類尊嚴」,以一隻踩在災難受害者圖像上的巨大腳掌作為主題意象。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以光影投射在一個環狀場域壁面上的12位人形,這是「證人室」(Chamber of Witnesses)。在這裡我們看見真人大小的人物投影,這12位歷史事件的見證人,分別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上遭遇過刻骨銘心的事件:有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也有被地雷炸斷雙腿、最後卻成為紅十字國際會志工的受難者等等。導覽員引領大家將手掌貼在這些見證人的手掌上,聆聽他們的故事。

展館以互動多媒體的方式,讓參觀者可以親耳聽見見證者對自身遭遇的陳述,以及接受人道關懷後對新生命開展的喜悅與感恩。他們以光影存在於空間之中,引領整個「人道歷程」參觀的主線,並說明了人際間緊密的關係是所有人道行動的核心。

第二個主題是「重建家庭紐帶」,我們步行穿越掛有鉸鏈的房間,前往放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檔案的架子。在那裏存有數以萬計的字條,都是當時戰俘透過紙筆所寫的簡訊,也是冒死對外聯繫的唯一方式。這些記載在紙片上的隻字片語,保存的不只是歷史,更是人與人間相互聯繫的情感與關懷。因為人類具有社會性,最大的特點就是與他人的聯繫。當這些聯繫被切斷時,人們便會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方向。與家庭和親屬取得聯繫,在危難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展區主題為「減輕自然風險」,人類的發展史可以視為是一連串對應大自然災害的過程,在面對自然災害和流行傳染病時,我們必須採取適當行動以避免最壞情况發生,拯救生命並保護资源。

這個展區以多項科技互動裝置讓訪客參與體驗。設計師設計了三間光學迷你劇場,讓觀眾瞭解如何透過簡單的措施來預防或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而在一組平台桌上,參觀者可以參與互動式遊戲,一邊體驗在洪水和地震來臨時制定關鍵決策,以盡力拯救最多數的人。運用電腦科技輔助說明可以解釋災害預警制度的重要,讓大家清楚瞭解如何面對自然災害以及應有的作為。

這次參訪讓我感動不已,在步出博物館前,不禁凝神占問︰「國際紅十字會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的意義為何?」得〈兌〉卦二爻動為〈隨〉卦。真是貼切呀!〈兌〉《卦辭》曰︰「亨,利貞。」維持人道關懷本心,行諸四海皆能亨通;而《彖傳》更是將紅十字會國際組織濟世救人的理念,以及國際化運作、和志工忘勞忘死的作為一語道盡︰「兌,說也。剛中而應乎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兌〉九二︰「孚兌,吉,悔亡。」《小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因為有愛心、誠心及信心,國際紅十字會的志業方能推展發揮,消弭世間悔恨。爻變為〈隨〉卦,「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國際時事瞬息萬變,世間困厄危難時而發生,紅十字會必須因時因地制宜,因應國情及災難的不同迅速調整作為,故而能「元亨,利貞」四德俱全而「无咎」。

近代歷史進程中,跨越國界、為許多人提供無私醫療救助的國際紅十字會活動,早已在人類歷史中建立不朽的地位。花幾個小時探索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博物館,透過互動展覽和裝置深入瞭解全球人道主義行動,並與受衝突影響的人們面對面,是重新認識自己與國際社會關聯性的最好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俘對外聯繫訊息卡


體會互動式裝置解救眾人免於洪水災害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復見天地之心」 2017年秋季研習活動開始報名

◎編輯部

炎炎夏日酷熱難耐,我們迫不及待今年秋季研習營的到來。今年的秋季研營訂於11月18日(星期六)舉行。

上午我們安排大家參訪文化部甫開幕的臺灣戲曲中心音樂館,並邀請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先生以〈當前的東亞及兩岸情勢〉為題進行演講,希望透過蘇先生的國際與兩岸視野帶領大家思考台灣的未來。

下午則轉換心情,安排大夥兒到訪法鼓山農禪寺。農禪寺及臺灣戲曲中心皆是由國內知名建築師姚仁喜主持的大元建築工場團隊所設計,姚先生多年前也曾隨劉老師學習易經。在農禪寺內我們將聆聽志工老師導覽建築、也將透過活動學習放鬆身心,獲得平靜。

這樣的活動安排,一方面關心政經時事,也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台南、高雄同學仍享有持高鐵來回票根免繳報名費的優惠,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2017秋研營活動行程

日期: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活動重點:上午參觀臺灣戲曲中心、專題演講、下午參訪農禪寺。
交通:兩地點相近,以搭乘捷運為原則,方便又省時,且可減少碳排放。

費用:會員1000元,非會員1200元。( 請大家搭乘大眾捷運系統 )

報名方式:請向各班班長或學會工作人員登記。
報名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2:00~6:00) Email:service@iching.url.tw,請註明:班別、姓名、聯絡電話、用餐葷素。

繳費方式:

1、匯款/ATM
戶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 yhhsia@moeaboe.gov.tw 告知您的姓名及班別:2017秋研營,若是以ATM繳款,請附上卡片“後五碼”數字,待確認後,學會將於二十日內電郵回覆您繳款確認通知。

2、在學會上課者可向工作人員繳費,並請務必直接索取收據。

本期目錄...


2017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開課通知
《傷寒論》 - 課程簡介

◎劉慶平

中醫聖經傷寒論對於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疫癘、流感,真也能如醫聖張仲景和經方大師所言“一劑知,二劑已”、“效如桴鼓”、“速如覆杯”嗎?這和一般大衆認爲中醫只是用來養生的認知大相徑庭!

余雖不敏,亦素好方術、信而好古,擬於本課程請事仲聖於傷寒論。然傷寒論歷一千八百餘年,或因傳抄誤植、或因刻意置入,欲窺聖訓原貌自非易事。余嘗深自思忖之,即或仲聖再世,重現傷寒論於世,異同之處即可解我輩於醫道迷途?然每思及漢末至今之五運六氣流變、西人藥材與醫學思維之融入,其於醫道增損亦夥矣,始覺誤植置入小道耳!得魚忘筌,煌煌華夏經學之修煉,大成於“人人皆有士君子行”;仲聖已燭照醫道聖火於歷史長空,一代代經方大家亦以其獨自觀照接傳迄今,我輩敢不勉力乎?

傷寒論本乃道醫,本課程試圖貼近先秦以降,於漢末尤尚普遍的素樸道家思維,深入傷寒論條文和學員尋繹仲聖原旨,與時俱進薈萃發煌聖訓!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希冀每位學員於醫道皆有“仲景之行”!


◎編輯部

課程:傷寒論
授課老師:劉慶平學長
課程分:傷寒論 (上/下) 二個階段,每個階段以3 個月( 12 堂)為一期。
第一階段上課日期/時間 :
2017 年11月3 日- 2018年1 月19 日( 星期五晚上7點 ~ 9點)
課程費用 : 會員 : $ 7500.-
       非會員 : $ 8500.-

劉慶平學長是一位國學愛好者,特別是易經,曾多次發表論文於夏學論集。自學與私淑傷寒論,熟讀多位經方大師的著作;幾年下來反覆研習,融會貫通了傷寒論的語境,也因此發現即便傷寒論大師級人物的論述,也有很多地方是互相衝突的,一般人要讀通傷寒論,真的很辛苦。慶平學長有鑑於此,將以淺顯易懂,貼近生活的語言讓大家一聽就懂。只要不缺課,半年後應該自己能處理大部分的問題。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這難得的課程!

報名辦法:

(1)學會各班同學請向學會助理登記
(2)新同學及會外各班請email:service@iching.url.tw或洽周易學會:
     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周五)下午2:00-6:00,或電0935732323

上課地點: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stanyhhsia@gmail.com。並請電洽:02-23957395(週一至週五下午2:00-5:00) 告知您的姓名及所報班別,若是以ATM繳款,請附上卡片“後五碼”數字,待確認後,學會將於七日內電郵回覆您繳款確認通知。
*課程費用皆開立收據。

本期目錄...


觀行天下~夏學論集九邀稿啟事

◎劉君祖

戊戌變法兩甲子,華夏情勢已迥異昔日,撥亂反正幹蠱改制我們已談得夠多,而今也早非救亡圖存的時代。繼往開來,風物長宜放眼量,學易難行易更難,書院與學會多年來不斷強調「藉易修行」,卦爻經傳熔鑄出的信息庫裡,處處針對學者所蔽提出真切指引,大家一定多有感悟熬煉,各就體驗鋪陳發揮與同道共享吧!《黃帝陰符經》開卷即稱:「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佛教的《心經》起始亦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宇宙人生的真諦就是觀與行,大易觀卦觀其生觀我生,風行地上 省方觀民設教,伏羲一畫開天地,也由仰觀俯察而來。夏學論集九主題就訂為 《觀行天下》,各述所聞所修吧。

論文題綱截稿:2017.11.1 論文截稿:2018.3.1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