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電子報 第九十二期
2018.06.01 出刊
■ 【群賢畢至】嘉會中華 繼明四方◎文/林獻仁
■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七十八】黃裳元吉◎文/劉君祖
■ 【易學偶拾‧第七十四】拜訪丘園◎文/邱雲斌
■ 【樓醫師專欄】節氣養生_戊戌年​三之氣 (2018/05/21~2018/07/22)◎文/樓中亮
■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我們開始探索「群體價值」◎文/王修亮
■ 【詩情話易之十九】莫愁前路無知己◎文/唐德清
■ 【小子易遊未盡】耕獲菑畬,元亨利貞◎文/王蘭生
■ 【學會公告二則】傷寒論 開課通知◎文/劉慶平
■ 【學會公告二則】2018年易經基礎班 日、夜班開課通知◎文/編輯部
 
【群賢畢至】
 
嘉會中華 繼明四方
◎文/林獻仁

戊戌年,在中國歷史上常是風雲變幻的年份,正逢廈門咸臨書院在戊戌年成立,首度開班授課,其時義大矣哉?

書院取名咸臨。咸,君子以虛受人;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教學相長之德行深義盡在其中矣!另外,書院位於興湖路嘉會大樓,國學班也取嘉會為名。嘉之會,亨也!

廈門咸臨書院在唐德清先生及其親屬的細心以古卷名師氛圍規劃設計及佈置下,呈現直方大的自然氛圍,書香氣息濃郁,學員身處其中習易,定靜安慮得。



▲圖說:交誼大廳,師生沈浸易學洗禮的問與答,很快拉近彼此關係。


▲圖說:舒適靜靓,古色古香的講堂,呈現現代古典風格。


▲圖說:劉老師與德清兄合照

五月26、27是劉老師首次親臨廈門咸臨書院戊戌班講授易經64卦的第一堂課,學員來自北京丶上海丶山東丶安徽丶廣東丶廈門丶台北丶香港..等等,40幾人從各地慕名匯聚,年齡層約30至70幾,可謂崇尚中華文化之時空嘉會。


▲圖說:細講是課程特色。易經64卦也不乏其他教授者,但能傳其絜靜精微者幾稀。


▲圖說:劉老師和學員們大合照,四方菁英嘉會廈門咸臨書院。


▲上圖:劉老師開講   ▼下圖:學員認真學習。


紮實兩天時間的課程,老師仔細講述易經源由丶符號系統傳延脈絡、學易要訣,並結合當代卦例,給予學員們對易經一個實用概念瞭解後,正式進入易經第一卦,乾卦的精彩剖析。學員們無不專注聆聽及筆記,課間休息也互動頻繁,討論和分享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尤其是交換著如何與老師或易經的緣份故事。正如老師所言,易學吸引著有緣人,唯有緣人堅持有成。我個人聽老師講解乾卦多次,但每一次聽老師的課,總被老師飽學經典的底蘊及恢宏的氣度所感,這是親臨課堂的學習,當場醍醐灌頂的體驗,恐非光讀文字或自學者可以領會。尤其是乾卦彖傳,大明終始,從乾卦至離卦,究竟人生的深遠意義,啓發吾等習易之人,當以文明之承先啓後為職志,在各自領域發揮傳承,以繼明四方!也願於此和習易有志之士互勉之!

戊戌年五月於廈門咸臨書院側記

本期目錄...

【劉老師專欄‧如嚮集第七十八】
 
黃裳元吉
◎文/劉君祖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成立十七年以來,講授華夏經典,絃歌不輟,除以詳明《易經》為主外,儒、釋、道三教的重要經典都有開課,他如兵法、《管子》、《韓非子》、《人物志》、《冰鑑》等,亦有講解。現今兩岸國學課程有七大模塊之稱,大致是儒、釋、道、易、兵、醫、史,我們除了未講史書外,全部都有涉及,還多了法家諸子與人物學。六年前咸臨書院開張,揭示院訓為「極深以研機,通志而成務。」內聖外王、經世致用宗旨明確。

在中醫教學方面,我們也極為重視。多年前,曾請譚傑中先生來開過「認識中醫之美:中醫古方派的本草及方劑臨床」,「高等中醫:莊子內七篇與近代心理學」等課程,反應相當熱烈。

另外,我十幾年前與樓中亮醫師伉儷結緣,每兩周授易一次,焦點擺在易理與醫理及養生的關係,花了三年半,講完六十四卦。從此結緣頗深,邀其參加學會活動,傳佈大家都重視的身心訊息。目前學會電子報上,每月都設有他的專欄,時習時養,功德在焉。前好些年,他出版《算病》一書大銷,我為他寫序推薦,序文名「各正性命」,即揭示每人皆有其與生俱來的獨特體質,治病或養身時,須列入重要考量。這些年,他在五運六氣養生、掌紋全息診斷的基礎上,由個人的生辰,可推算偏弱器官發病的年限,以及對症設計的預防策略。積累不少案例心得後,想花巨資建立大數據庫,由網路平台提供服務。

去年起,學會又請到劉慶平先生,開講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也是極受學員歡迎,包括入門與進階,以後大概會成為常設課程。最近頭期班結業,謝師宴擺在北平上園樓二大桌,我也受邀列席。慶平是我台大土木工程系晚十年的學弟,後赴美讀作業研究,返台後擔任證券金融界高管,業績卓越。我們也是十多年前結識,我受邀到其集團,給他的幹部授易一年。後來他轉赴北京中信集團任職,又多了番神州闖蕩的歷練,冷暖自知。現在,又重拾始終勤奮鑽研的中醫學,理論實務兼備地下工夫。他曾正式拜師學藝,也多方請益名家,揆諸其變換多方的經歷,真是不拘一格的豪傑之士。

當晚宴席上,學員不斷提問,他也聚精會神答覆,幾無暇下箸夾菜。我一旁看了有感,先問廿一世紀中醫學的發展前景,為坤卦六五爻動,有比卦之象,爻辭稱:「黃裳,元吉。」《小象傳》解釋:「文在中也。」《文言傳》讚稱:「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坤卦廣土眾民,順勢用柔,以厚德載物。六五又居君位,黃喻中道,裳為下衣,古人衣裳一體,只繫腰帶區分,稱黃裳不稱黃衣,有「民為貴」的體民愛民之義。君民上下一體,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說得更透徹些,正合乾卦《彖傳》末的微言大義:「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運用到醫學上,正位居體,暢四肢發事業,身心康泰,真是人間至美!坤六五爻變,為比卦,不搞對抗搞合作。《大象傳》稱:「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中醫並非只治中國人,而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其實中為時中之道,中國為崇尚中道之國,中醫為時中醫學,沒有國族地域之限。

我順便占問:慶平這種在野派,闖「異路功名」的功夫底蘊如何?為不變的夬卦。五陽厚蓄,待決一陰,《雜卦傳》最後即以夬卦居終,文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夬卦修德布施,功成不居,《大象傳》稱:「澤上于天,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那麼樓中亮醫師科班出身,發願為眾生病建立數據平台,其功夫底蘊如何?為萃卦九四爻動,爻變亦為比卦,萃為精英相聚,出類拔萃,九四爻辭稱:「大吉,無咎。」

「醫者,易也,意也。不學易,不懂得意忘象,無以為大醫。」自古即有此論,然而易學與中醫皆博大精深,兼通談何容易?故而高標理想,實則罕見,今之學易習醫君子,終日乾乾,勉乎哉!

本期目錄...

【易學偶拾‧第七十四】
 
拜訪丘園
◎文/邱雲斌

許多易經班好友,上我課的同學,都想到丘園來玩,卻讓我婉拒了,並非拒人於千里之外,實在有許多難言之隱!

可能我平常描述的是丘園溫馨有情趣的一面,可事實上就是一改建的工寮,加荒煙蔓草五千坪。鐵皮屋夏炎熱冬酷寒,像前兩天中午,外面已經飆上攝氏30度,屋裡面還要多個兩三度,風扇狂吹也沒用,逼得娘兒倆把飯菜,搬到有竹蔭涼風相伴的通道上,汗水始收,飯才吃得下。你說,這是浪漫還是落魄?你說,這怎麼招待得了天之驕子?大部份人認識的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

易經是實用的學問,講究的是用出來才算。第一個結構就是繫辭傳首章說的「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卦講究的是天行健,提出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的構想。可是,最重要的,要靠至哉坤元的坤卦來執行。所以,坤卦要利牝馬之貞,要有德合無疆,行地無疆,應地無疆的能力,才不致讓乾卦的理想落空。

易經裡頭幾乎都在談這種學問,只是情況不一。屯卦動乎險中大亨貞,眼光要放遠,要圖遠功不謀近利。蒙卦同樣講果行育德,百年育人,見金夫,不有躬的學生,馬上要淘汰。又如小畜卦全卦談大環境不理想,密雲不雨,可是到了上爻,卻經過努力改變了現況,既雨既處,陰陽調合的雨給下下來了!但是小畜的綜卦履卦正好相反,卦辭說好好做,認真做,踩老虎尾巴都不會被吃;但是,到了三爻,卻一口被吃了......。易經告訴我們諸般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並且如何去調整改變。

再以八純卦的巽卦為例,巽為風,無形無象,可以潛伏打入,雖然其間的過程很辛苦,但要忍耐,能打熬得住;一朝翻上檯面,立刻可以巽以行權,申命行事。這都是易經告訴我們的光明面,是需要實踐的理想。說卦傳談到巽卦,就不客氣的揭開了另外一面。它說,巽卦是進退,為不果;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相信兩者說的都是事實,其間的差距,一者在認知不同,期待值有差異,這經常也關乎個人的素養;另一個則是一般人的通病,努力的程度不夠,做得好的,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可是做得半吊子,結果自然不同。

除了義理之外,易經透過爻變,展現這種理念。每一卦可以通其他六十三卦,正負能量導至正負的結果,也告訴我們,隨著付出的努力不同,什麼狀況都可能發生的。

過去來過丘園者,除了幾位摰友,幾乎都沒有再次出現,或主動來訪者。最誇張的是兩位「貴婦」型的淑女,計劃了許久,終於成行;可是在下車不久,被小黑蚊叮了幾個疱後,不到十分鐘,立馬落荒而逃。理想中的浪漫是要付出代價的,除了天氣之外,我還沒有講的是丘園還有螞蟻大軍,蜜蜂不開心時會螫人,偶見五毒之蟲,松鼠常來搶食,山豬山羌肆虐.....,不勝枚舉。

最大的問題是,我和老娘都習以為常了,可以領略四時佳興。哪天如果有能力改建了,外面樹小牆新,裡面冷氣大作,那會是什麼樣的風光?

本期目錄...

【樓醫師專欄】
 
節氣養生_戊戌年​三之氣 (2018/05/21~2018/07/22)
◎文/樓中亮



戊戌年 三之氣  少陽相火  2018 / 5 / 21 ~ 2018 / 7 / 22

  本氣特色:三之氣風寒濕熱交爭,易產生風火相火扇、寒濕交爭之疾患,故應注意補腎、健脾、淨火熄風調理以保健康。

三之氣好發症狀與疾病:易患肺、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等疾病。

  本氣須注意之出生年尾數為:0、5、8

應注意補腎、健脾、淨火熄風調理以保健康,且肺、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等疾病好發,體質為陰虛濕熱的人需格外小心。

調養建議:

  1. 忌吃辛辣、火鍋、羊肉、韭菜、辣椒,炸、爆、烤食物少吃,可吃鴨肉(但薑母鴨不可)。
  2. 要防中暑,可用西瓜皮上的白肉煮水喝,可以多游泳。

宜吃食物:

  • 黑芝麻、松子、黑豆、蓮藕、冬瓜、絲瓜、鰻魚、牡蠣、沙參、豬肉、鴨肉(薑母鴨不 可)、鵝肉。

保健茶飲:

  • 百合12g、山葯12g、桑葚12g,煮水喝。


出生年尾數查詢方式:
為了方便外國人也能得到自己的個人化健康提醒,因此出生年尾數都是看出生「西元年」的最後一碼。

舉例說明:
(1)1981年10月15出生的人,出生年尾數為:1。
(2)若生日是落在立春(2/4)以前出生者,應看前一年的數字。
※1980年1月18日出生的年,出生年尾數為:9。

 

(本文承蒙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提供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電子報讀友,特此致謝。)

本期目錄...

【兒童經典教育線上】
 
我們開始探索「群體價值」
◎文/王修亮


編按:修亮老師的課程主軸是「人格自覺」,但她認為,「自覺」,必須先對個性與群性有透徹的理解,才能在價值的選擇上清楚了解自己為什麼選擇這樣,而不那樣?為了避免孩子落入思想的偏執極端,在基礎教育階段,她會特別加強價值觀的「均衡」,因此,歷史上各種思想派別的介紹與討論,會隨著孩子的理解深度,陸續出現在她的課堂上。本期刊出的內容,是修亮老師在上課前分別寫給孩子和家長的信。值得注意的是,這群在家教育的孩子,年齡大約在11~12歲左右,在修亮老師的長期引導下,他們已有能力從各種角度探索深刻的思想論辯,而這卻是當前教育嚴重不足之處。

給孩子的話

一個人多麼自由自在啊!那麼,你為何非活在人群裡不可?因為生下來已經在人群之中?因為父母、父母的父母,一直往上推的歷代祖先,都是生下來就必然存在於人群之中嗎?

所以,你也只能跟隨?

是因為如此嗎?請你好好想一想!請你以深層思考的方式,好好把原因整理出來。

有答案嗎?

從以往的學習中,你已經知道任何問題不會有標準答案,只有自己主觀的答案,以及和群體討論之後,發現各個不同主觀的答案,最後綜合為客觀的答案。每個群體的客觀也不會一樣,各個群體的客觀相對的是他們的主觀,群體和群體之間,又需要討論、協調出某種多元客觀。

為甚麼非活在人群裡不可?

你發現沒有,這明明是你自己的私人問題,卻無法由你自己自由操控。為甚麼?人真的有完全的自由嗎?

上星期的課程,談的就是「人在群體的存在狀況」。

人需要在群體裏生存的歷史,已經非常非常久了,久到我們不知道起源的情況如何。當初一開始有「人類」這種生物時,我們就是以群體的形態存在的嗎?為甚麼?或者,我們至少可以肯定,人類是以「家族」的型態先開始生存的。

你認為呢?

我為甚麼會這樣推論?

大多數雌性動物在幼兒長大,足以獨立之後,就會將自己的孩子驅逐,因為她必須生養下一批孩子。也有些動物會留下自己的孩子,一起照顧新生的嬰兒,形成母系家族。有些種類的雄性動物也會負擔起當父親的責任,有些不會。有些種類的族群由父親成為領袖。

這些不同形式的家庭與家族,彼此在族群裡,會形成怎樣的互動?

所以,人,為甚麼會形成現在這種形式的族群?

從個性到群性,你們的學習一直在「個人價值觀」裡面醞釀、建構,這學期開始,我們進入「群體價值」的生活現實。

家庭是人群的最小單位,家庭形式,是人類的天性嗎?

「群體價值」又是怎樣成型的?

我們身邊接觸到的群體價值是甚麼?法律?道德?誰在塑造群體價值?誰有權力?家庭?學校?國家?社會?

這些問題,憑你一個人再怎麼努力,能夠「格物致知」嗎?這需要悠久的時間,才看得到一個族群從興起到衰亡那麼久的時間,也許一百年,也許四千年。這也需要遼闊的空間,才看得到人群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的變通與發展,當然最好是全世界。

所以,我們需要從不同區域、不同歷史之中搜尋整理討論。這就是本學期的功課,國家的群體價值,社會的群體文化。


▲圖說:修亮老師跟孩子們上課的討論板書。(圖片提供:修亮老師臉書)

給家長的話

生命當然可以只專注於己身、家庭、以及身邊的社區。小國寡民足以使人豐富度過一生,但通常小國寡民也帶來狹隘與僵固。

這是一個回不了頭的世界村,即使不在乎狹隘與僵固,外在仍然會潮水般地將自我淹沒溶解。若是沒有自覺的大觀眼光,就只剩下徹頭徹尾地失去自我,空茫的社會化,並且還誤以為自我價值存在。

價值觀並非本能,如同國家與文化也並非天然環境。但是價值觀是人處於國家與文化中必備的生存能力,天下富足安泰時看不出來,生活中有任何波動衝擊,以「社會價值」定位人生、自我價值空乏的人,就會崩潰。

學校群體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啟發孩子的個性、群性,還教導孩子「自覺與權變」,能明確定位自我價值、家庭價值、國家價值、社會價值等各種不同群體的價值觀,並且能在環境轉變時優游其中。

「群體價值」和「自我價值」常常是衝突矛盾的,因為群體價值本來就是眾人自我價值協商包容或強迫遵從的結果。掌控群體價值外在的是國家,掌控群體價值內化的是文化。文化與國家僅僅是一種存在的形式,本身沒什麼善惡是非。產生善惡是非的是人群的互動過程與選擇。孩子們要學習如何在互動與選擇中,清晰的衡量善惡是非。這個衡量能力,就是這四年來建構的自我價值觀。孩子們的自我價值觀還是雛形,還模糊不清,也需要在學習中逐漸釐清。價值觀當然必須和生活實境結合,否則建構起來的只是理論。

這學期的課程是「組織與國家」。

所有的群都是一種組織,不論鬆散還是緊密。國家是組織中較為特殊的,為甚麼特殊?因為國家有強迫性,人為甚麼願意讓外在的群體強迫自己?這要孩子們慢慢認知、討論與理解。

國家如何形成?如何組織?如何運作?當然也包含國家存在的意義,對自己,對家庭,對人群。我們試著學習看看。

會從歷史的各種價值觀搭配國家群體環境開始,下一節課準備的是墨子的無私與無欲,很極端的價值觀。墨子能成功聚集了群體組織,影響許多國家走向,到底是建構在美好幸福的理想上?還是他貴族的權勢上?

請孩子們先收集一些墨子的歷史。先具備一點知識來討論。

本期目錄...

【詩情話易之十九】
 
莫愁前路無知己
◎文/唐德清

上期的專欄,筆者通過王維的千古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談了周易的《旅》卦,談了唐代送別詩,感覺意猶未盡,究其原因,就是唐代詩人描寫送別的詩作太多。一是創作的題材多,上至朝廷君國大事,中及文人遊歷,下到販夫走卒,都有送別的詩詞傳世;二是創作的詩人多,大多數詩人本身既是作者,又是事件的參與者,有切身的體會,寫來自然生動有趣。同樣是送別詩,不同的人生經歷,筆調、筆力、筆意自然大相逕庭,各展風姿,王勃的「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出官家子弟的不捨情愫。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則是道出詩仙太白浪漫樂觀的瀟灑。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是寫出詩佛對人生的無奈與淒清。

這一期,來談談另外一首非常出名的送別詩,就是高適的《別董大》。高適二十歲時到了京城,當時是開元十一年,大唐正值盛世之時,表面上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正是在這種表象下,李隆基開始由勵精圖治慢慢轉向厭倦政事,安於現狀,流於享樂。中樞如此,統治集團自然就日見腐敗,那種「請君再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時代風氣漸行漸遠,高適想要以「書劍」本領來入仕,已然不易,只能失意離京,客遊梁宋。閑散困頓持續很長時間,直到將近五十歲的時候,才得宋州刺史張九皋的推薦,出任封丘縣尉,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得志。高適的性格剛強,意志堅定,雖然困頓,並不消沉,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自強不息,待機而動。終於在平定安史之亂後,發揮巨大作用,實現建功立業,官拜淮南節度使及西川節度使,算是唐代為數不多,並且做過大官的名詩人。

董庭蘭是當時非常有名的音樂家,據說彈得一手好琴,尤其是擅長七絃琴,但是為人性格乖僻,放浪形骸,甚至以當乞丐為樂,行為古怪,身懷絕技,不被人欣賞,不容於當時的社會主流。有一次董庭蘭流落塞北,與高適萍水相逢,兩人意趣相近,一見投緣,惺惺相惜,相見恨晚,傾談甚歡,可惜生活所迫,不得不分手,各自奔波。臨別之際,阮囊羞澀,濁酒難沽,自嘲自責寫下「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冬日的塞北,夕陽西沉,大野蒼茫,黃雲千里,蔽日遮天,雪片紛飛,斷雁聲裂,天寒飢渴,遊子何之?在這銷魂的時刻,高適安然自信,勸慰和勉勵董大,別擔心前路茫茫,知音難覓,走出去,廣闊天地,何愁無處作為?詩人無錢請董大喝酒,那就繼續再寫幾句詩,來表達表達自己內心的祝願吧!於是,千古傳唱的名篇佳作,終於噴薄而出。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擲地有聲,字字慷慨,慰藉中飽含希望,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也為自己壯膽!這就是高適寫的贈別詩,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千百年後,琅琅讀來,依舊豪氣萬丈,神情激昂!

《周易》的第四十四卦是天風《姤》卦,講述人生中不期而遇,偶然相逢,或許成就一段新事業的開始。出路,出路!走出去,自然就有路。《姤》卦的彖傳說「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天地化生萬物,自有其機遇,人生也是如此,設使機遇到來之時,能夠把握機會,準確判斷並善加應用,一定會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多彩!暫時的困難終將渡過,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本期目錄...

【小子易遊未盡】
 
耕獲菑畬,元亨利貞
◎文/王蘭生

入夏以來氣溫屢攀新高,久旱不雨,地下水向來充沛的宜蘭近來也傳出水位下降的消息,假日走訪近郊山光水色俱優的員山大湖風景區,赫然發現岸邊水面上方已顯現約2公尺高的水位線痕跡,大湖已近「澤無水」之困局了。

傍晚在堤防上慢跑,重新整治過後的河堤沿著蘭陽溪岸而建,溪床上盡是辛勤農家耕種的作物,種類繁多。有香蕉、黃瓜、南瓜、番茄、花生、空心菜、哈密瓜等等。而蘭陽溪的砂質土壤最適合瓜類生長,這裡出產的西瓜與哈密瓜全台知名。伴著夕陽和農人閒聊,他說今年入夏以來雨水不豐,維護蔬菜瓜果特別辛苦,要花費比以往還多的心力灌溉澆水,而溪床遠離圳溝,也無法直接走到溪邊取水,就得靠抽取地下水來獲得水源了,他說種菜這件事兒勞心又勞力,必須按部就班偷懶不得。

〈无妄〉卦六二:「不耕獲,不菑畲。則利有攸往。」來知德《周易集註》對這個爻的註解:「不耕獲者,不方耕而即望其穫也;不菑畲者,不方菑 (一歲墾而方成者) 而即望其成畲 (田之三歲墾而已熟者)也。」無所為於前,則定當無所冀於後,不辛勤努力怎麼會有好結果?〈无妄〉卦講究的就是正心,因為「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大象〉又云:「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農家照顧莊稼,除了想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之外,還得勤勉不懈、配合天時方能有所成。放眼溪床上的蔬菜瓜菓萬物,真是希望老天雨水來得恰是時候。

農作如此,做生意何嘗不是?

一位妹子朋友從事網路行銷,自行創業代理進口香皂,透過臉書平台直銷產品。她氣質高雅容貌姣好,網路上人氣頗高,粉絲破萬。我打趣言道:「似妳這般經營臉書,高顏質、高氣質,又有創意,很難不吸引網路上形形色色的豬哥四郎!」她倒是很清楚,不同於一般辣妹網紅賣弄外表,她強調的是商品品質,更霸氣的在臉書頁面寫下:「別莫名其妙打電話來或私訊一些與商品無關的訊息,否則立即封鎖…互相尊重是做人的基本。」美女老闆言詞竟然冷峻嚴厲。我暗自占問這網路生意狀況如何?為〈蒙〉卦二、三、上爻動,二爻「包蒙吉,納婦吉。」廣結善緣,擁抱群眾,累積粉絲拓展業務;三爻「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要能堅守立場,行止得宜,就算遇到有錢的大爺也要不改初心;而上爻更有趣,這是宜變之爻:「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小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遇到網路上志不在香皂的豬哥寇仇們,就該不假辭色地「擊蒙」修理。〈蒙〉卦當指事業伊始,尚待進一步啟蒙發展;而三爻齊變為〈謙〉卦,「裒多益寡,稱物平施。」這原來是良心事業呀。

我關心的問她生意如何,回說:「還可以,但經常弄到三更半夜,像7-11。」再讀她專頁上的文字:「現實生活也好,網路世界也罷,你若把它當真的經營,它就會是真的。若你一開始就設定了它假,那麼你的路就會一直假下去!就像說謊一樣,當你說了一個謊,你便會因為那個謊言而編織更多的謊言…人生也不過短短數十年,何必活得那麼累?踏踏實實的生活,每晚能睡個安穩覺,才是真正的幸福。」原來照片中手捧香皂的老闆娘,獻給大家的是真誠的幸福。我留言:「〈中孚〉信也,誠信為本,長長久久。

耕,方能有穫;不方菑,焉能成畲?
生意要能長久,真誠經營才是根本。

慢跑回程再上堤防,右側田中央綠油油的稻作已抽穗結實,壟間青翠與淡黃交織成一幅幅塊狀油彩畫作,真是美不勝收。「元、亨、利、貞。」辛勤的農夫與認真的女子,都是天下最美的景致。


▲圖說:抽穗的稻田,美不勝收

本期目錄...

【學會最新公告】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2018開課通知
傷寒論 - 課程簡介

◎劉慶平

中醫聖經傷寒論對於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疫癘、流感,真也能如醫聖張仲景和經方大師所言“一劑知,二劑已”、“效如桴鼓”、“速如覆杯”嗎?這和一般大衆認爲中醫只是用來養生的認知大相逕庭!

傷寒論歷一千八百餘年,或因傳抄誤植、或因刻意置入,欲窺聖訓原貌自非易事。即或仲聖再世,重現傷寒論於世,異同之處即可解答我們的疑問?漢末至今五運六氣的流變,西人藥材與醫學思維的融入,事實上醫道的原貌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本課程試圖貼近先秦以降,於漢末猶尚普遍的素樸道家思維,深入傷寒論條文和學員尋繹仲聖原旨!

深入傷寒論有種即將觸摸到「天心」的悸動,就這怎麼也觸摸不到的「即將」,幻化成宇宙的千姿百態,成就了每個人各自的「醫道」。在第一期傷寒論班上,有學員提到,「感覺每個條文都可以用一堂課討論。」一位自稱從小不愛讀書的學員,「看「醫鑰」不知不覺已過了五個小時。」每天研讀三小時中醫的學員亦不在少數。我不過是一名帶領大家進入傷寒論世界的導遊,每個人經由各自的遊歷譜寫出自己的傷寒論,成就了自己「醫道」的修煉。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希冀每位學員於醫道皆有“仲景之行”。


◎編輯部

課程:傷寒論
授課老師:劉慶平學長
課程分:傷寒論 (上/下) 二個階段,每個階段以3 個月( 12 堂)為一期。
第一階段上課日期/時間 :
2018 年7月10 日- 2018年 9 月26 日( 星期二 晚上7 點~ 9點)
課程費用:會員: $ 7500
     非會員:$ 8500

劉慶平學長是一位國學愛好者,深入研讀易經,曾多次發表論文於夏學論集。又自學與私淑傷寒論,熟讀多位經方大師的著作,幾年下來反覆研習,融會貫通了傷寒論的語境,也因此發現即便傷寒論大師級人物的論述,一般人要讀通傷寒論,真的很辛苦。慶平學長有鑑於此,將以淺顯易懂貼近生活的語彙,帶領我們進入醫聖張仲景的智慧殿堂。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這難得的課程!

報名辦法:
(1)學會各班同學請向學會助理登記。
(2)新同學及會外各班請email:service@iching.url.tw或洽周易學會 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下午2:00-6:00,或電0921815176。

上課地點: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課程費用皆開立收據。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 2018 年易經基礎班 日、夜班開課通知
【易經基礎班】台北班

◎編輯部

《易經》乃群經之首,歡迎有識之士共同來研讀這部充滿智慧的經典,對個人安身立命、家庭親情、工作事業,及預測未來等都是最佳指引。

授課教師邱雲斌為前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現專任講師,追隨易學名家劉君祖學習《易經》二十餘年。授課內容包括認識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再詳細講解《易經》卦爻辭、解說《易經》架構、並介紹十翼導覽等。以現代生活應用為例,內容活潑,易學易懂。

上課時間:
週三下午班:5月23日 起 ∼(下午 3:00 ∼ 5:30)
週三晚上班:5月30日 起 ∼(晚上 7:00 ∼ 9:30)

課程費用 :
全期48堂課16,000 元。
非會員:16,000 元(第一次參加本學會課程,報名即入會,可免繳入會費1000元以及2018 年費500 元)。
會員:打九折 / 14,400 元。

複習班:
非會員:全期 7,500 元。(曾經上過本學會任一老師的易經基礎課)
會員 :全期 5,000 元。(曾經上過本學會任一老師的易經基礎課)

上課地點: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台北市紹興北街23號3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報名辦法:
(1)學會各班同學請向學會助理登記。
(2)新同學及會外各班請email:service@iching.url.tw或洽周易學會 電話:02-23957395 (週一至週五)下午2:00-6:00,或電0935732323。

繳費辦法:
匯款/ATM
戶  名: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銀  行:國泰世華銀行(013)華山分行
帳  號:118-03-500007-1

*【繳費完成後請電郵至:yhhsia@moeaboe.gov.tw 並留下姓名及聯絡電話,若是以ATM繳款,請順便告知卡片"後五碼"數字】
*課程費用皆開立收據。

本期目錄...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
www.twech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