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善概念的形成
在英文中,慈善有两个对应的词,一个是「Charity」,另一个是「Philanthropy」。「Charity」与基督「Christ」的前缀相同,辞书中一般解释为「仁爱」、「基督之爱」、「为上帝而普爱众生」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实际上它早于前基督教的古典文明时代已经流行,在早期拉丁语及希腊语中,它首先意味着一种珍贵情怀与高尚行为,它与恩惠及感恩相联系,但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古罗马,这个词都从不用来表达一个家庭内的施惠关系,而只是用以表达一个人对他自己家庭以外的他人之善意行为。Philanthropy一词源自希腊文,它由「爱」和「人类」两部分组成。这两个概念的细微差别在于:Charity更强调针对穷人或困苦状态的人的帮助和救济,而Philanthropy则不限于仅仅帮助穷人,它还带有提高福利水平的意思。
在中文中,慈善没有「博爱」的含义,而是与「Charity」接近。慈善原本是分开的两个字,「慈」指代「慈心」,「善」指代「善举」。慈心是在伦理道德层面彪炳慈悲和慈善之心,善举是在社会行动层面倡导仁义和任善之举。「慈」本意是与孝顺、敬重相连的。如《庄子•渔父》云:「事亲则孝慈」,《左传》云「父慈子孝」。随后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怜爱、仁慈等寓意。如《新术•道术》中有云「恻隐怜人谓之慈」。即由原来较狭义的父母之爱扩展到全社会人与人的关爱,尤指人们对长者和孩童的关爱。如《国语》云:「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善」的本意是「吉祥」、「美好」。《说文》有云,「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义美同意。篆文从言从羊,隶书省作善,二言有相善,君子之言吉,其嘉祥谓善」。后来善被引申为友好亲善,品行高尚。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就是善的伦理道德价值所在。到了南北朝时期,《北史》中称崔光「宽和慈善,下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首次把「慈」与「善」并列使用,逐渐形成了「慈善」这一文化概念,被世人习用至今。
二、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当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如火如荼。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9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数量方面,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国登记的社会组织达71.0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3.9万个,社会服务机构36.6万个,基金会5703个。在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达2311个,包括:社会团体1969个、社会服务机构107个、基金会216个、外国商会19个。在作用方面,慈善事业不仅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板块,而且在对外交流,如「一带一路战略」中起到民心相通、文化与情感交流的重要作用。
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中国慈善事业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简单说是在与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中,其主体性问题依然没能很好的解决。如何能找到中国慈善事业立足的「道」,并依此找到践行此道的「术」,是中国慈善事业突破现有瓶颈,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拙文将结合观卦,浅谈其对中国慈善事业实践带来的启示。
三、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现代慈善事业成立的标志是确立了以基金会为慈善事业主体参与社会建设的运作方式,美国最先进入了现代慈善。以美国早期基金会为例——大量基金会成立背后除了特定的经济因素以外,创始人自身的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推动原因。几乎当时所有基金会创始人都希望能通过现代慈善事业实现部分宗教目的。刘老师在讲解观卦时说:「观卦是宗教性或准宗教情怀最浓厚的一个卦」,由此可见一斑。现代慈善事业正是以准宗教情怀为准绳,通过现代经济、金融手段进行社会共建及军事外交的。可以这么说,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观卦和现代慈善事业的联系尤为紧密。
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确立得益于历次政府改革。1949年至80年代初,慈善行为被批判为「富人的伪善」,近乎取缔。随着改革开放,社会领域也逐渐松动,在全国总工会、青联、妇联等群众团体之下成立了一系列和其业务相关的公益性组织。比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这些基金会又被称为「GONGO」(Government Organize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与美国基金会行业初创期秉承宗教理念不同,GONGO本身承担的是政府的职能转移,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价值理念。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促使民营企业、政经英才广开捐赠,大批民间非公募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经过十年发展数量上已经超过GONGO,成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主力。非公募基金会的大量出现,促使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专业度提升,但是核心问题还是缺乏对公共价值层面的思考与审视。
这种对公共价值的思考与审视便是「有孚颙若」。 《说文》:「颙,大头也」,不光指大,还指庄严。如刘老师所言:「我们平常看到那些伟人的像,除了瞻仰之外,内心往往会觉得人家为什么那么伟大?不自觉地就想见贤思齐,这种感觉就是颙,是伟大庄严的形象。」慈善的本源还是在天理人心,在于对公共价值的承载和弘扬。在公共价值面前必须低调、谦卑,才能深入观察、体悟,进而行动。「盥而不荐」,指的是从事公共事业时应有的态度。「荐」是进行祭拜仪式。如豫卦〈大象传〉有言:「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在慈善事业中,资金、人力、时间即为「荐」,但除此之外,更为关键是「盥」,是清净心、敬畏心,只有对公共价值有清净与敬畏,配上合适的「荐」,才能「有孚颙若」,才能进入观卦的世界。
四、神道设教还要观民设教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是观卦〈彖传〉最后一句话。在这里,「神」是动词。并不是树立假偶像,搞迷信愚众。〈说卦传〉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妙」也是动词,妙万物,即让万物都显得奥妙、很有特色。神道,是指要神天道,把天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它伸张、开发出来,彰显到极高明的境界。如果神天道发挥到极致,便是如《尚书》所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神道设教,指出的是现代慈善事业实践中能达成的最高境界。
而现代慈善事业除了能在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工作领域发挥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承载社会道德,守护人类良善,发挥教化作用。设教,是为了弘扬真理,用慈善来弘扬真理正是现代慈善事业职能之一。
现代慈善的实践,不是有资金、技术、人才就能自然而然的「神道设教,天下服矣」了。还需要深入地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苦干实干,即必须要「省方观民设教」才谈得上有可能成功。「省」是反省、反观自己,做最深刻的省察检讨,检讨起心动念,一言一行。省察自己是否能记得之所以从事慈善的初心,是否为了公共利益、公共价值知行合一。「方」是地方。慈善要落实到具体人事物上,不同的地方,不同水土有不同的人情。尤其在全球化已经深度影响到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当下。中国的慈善事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各省市,事实上如果从捐赠方来看,在中国现代慈善诞生之日起,海外华人、国际友人就通过各种公益项目,如希望工程、母亲水窖等参与慈善事业了。现在恰逢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慈善开始广泛参与国际救灾、公共卫生、跨国教育,更需要「省方」。刘老师说:「省方的目的就是深入地方,修正、检讨、反省施政、教化的方式,让决策落实于民间。」这话放在慈善事业上是不言而喻的。以救灾为例,同样是地震救援,汶川地震震后慈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雅安地震、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不一样。如果不能深入当地,只拿一套固定的救灾标准去做事,恐怕救灾不成还会带来次生灾害,更谈不上设教服天下了。
而且不光是要省方,还要观民。想要落实到民间,举措还得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用大众能听得懂得话,看得明白的公益项目去做事。如果见谁都去讲「天下大道」、「公民社会」,「永续发展」,不光曲高和寡,在实际做事中徒增误解与口舌之争,更不可能「设教」了。省方、观民、设教不光是体、是价值观,还是用、是方法论。字字千钧,马虎不得。
五、童观窥观皆不可轻视
现代慈善事业需要深入民间,与民生共疾苦。不管是救灾、养老、助孤、助残、环保,要事有所成,都必须直面从政经英才到贩夫走卒不同阶层不同见地的人们。若只是抱有一腔热血,不能「观民」,枉顾各人见识不同,天真的认为所有人都能理解慈善的初心,并能仅靠情怀感召大家共事,最终则一定会遍体鳞伤诸事不成。
观卦初爻爻辞云:「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二爻爻辞云:「窥观,利女贞。」就是在警示现代慈善不可「自以为是」。恰恰相反,做慈善,一定要重视「童观」、「窥观」。童观,是观之初。代指不成熟、粗浅的看世界的观点。小人是指一般黎民百姓,多以利益、乡愿聚动。而这些人往往就是慈善事业所要服务的人群。他们没有受过精英教育,更多只凭传统、经验生活,秉承仅能应付生活的观点行事。这本是常态。要想服务于他们,甚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来改变现状,势必要知道他们所思所想,急其之所急,方才谈得上帮助。
窥观,隔着门缝的看叫窥,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透过门缝看世界,所观必是局部和狭隘的。对于慈善要面对的现实世界、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来说,众人因为立场、学识、角度的问题,所观即是盲人摸象。体现在观卦二爻爻辞上,便是「男女有别、阴阳有别」。古代女子深居闺房,不可随意抛头露面,学识不足,也不可能四处观民,见识有局限。家里来客了,通过门缝看人猜测外界风云变化,形成了狭隘的印象是客观事实。但是怎么能怪她们呢?况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谁不是另一种深居闺房呢?所以该爻〈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丑」在此做「类」讲,持这种程度的观者为一类人,芸芸众生中大多数持此观,可往往都有独到之处。善于理解采纳,才能更好助力问题解决。《坛经》云:「下下人有上上智」,《论语》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便是这个意思。「丑」字中隐隐透着包容的慈悲心——这也是现代慈善的原点之一——只有真正的慈悲,才能化解傲慢与偏见,才能让慈善行动者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这类观点的形成原因;先了解、包容才能用同理心互动,再通过行动做切实的帮助与改变。
以四川凉山为例,因为特殊的历史沿袭、地缘经贸,凉山社会问题交错迭加,已成社会肌体「致癌点」。民政部曾在12年就组织政府及慈善力量发起「善行凉山」,想要一鼓作气全面解决。但至今效果不彰。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做到深入了解「童观」、「窥观」。各慈善力量带着自己的理念在当地做事,但对当地彝族等民众之观洞察不力,无法以受助人的需求为根本需求,而是以自己的需求、观点为行动准则。遇到社会问题聚集,往往后继无力,仓促了事,实在值得深思。
六、观我生观国之光慈善大成
观卦爻辞中,「观我生」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三爻:「观我生,进退」,五爻:「观我生,君子无咎」。三爻是下卦上爻,五爻是全卦君位,意义、境界大不一样。中间夹着四爻,爻辞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把这三爻单独成卦,即为艮卦,止欲修行之卦——以此观慈善事业,更得实践之要旨。
「观我生,进退」,此爻的「我」是小我。把自己生命、人生当成观研对象,是为三爻的「观我生」。在此爻,观的功夫还不到家,「进退」的考验随时发生。在笔者慈善从业生涯中,有个很艰难的时间节点就是在设计、运作一个公益项目时,因为项目服务人群的快速变大,相关利益方的需求层出不穷,一度自我边界感模糊甚至消失,对越来越大的责任心中惶恐,压力也急速变大,害怕失败,害怕辜负所有人的殷切期望,于是只能抽离一段时间去思考公益伦理的问题。再次进入慈善行业时,更深刻的体悟到公益于我即是人生修行。突破瓶颈不是拒而远之,而是笃定前行,要在事里磨,在道上修。是要在「观察自己的生命变化,在忧悲烦恼中追寻真理的光」,方才懂得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未失道,努力便是!
现代慈善不再是一个人的善举善行,而是一个组织的专业经营。对组织来说,如何把团队拧成一股绳,把组织锻造成一个有机生命体,依然要从「观我生,进退」做起。一个慈善组织,需根据自我特性对团队成员深入观察,协会有协会的人员组织方式,基金会——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团队管理也是各有特色,如何能让团队成员每一个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责、有效协作是门大功课。期间进退出入时有发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按照HR手册招来就能即插即用。观卦三爻爻变是渐卦。三、四、五、上爻构成的卦中卦也是渐卦,其参悟要点就是雁行团队、团队共修,才能「观我生」,持续前行。
四爻的修习历练是从观小我生之三爻,进入到观大我生之五爻绕不开的阶段。如佛家中观的修习法门之一是为参学。学有初成,就要云游各处访学,高僧大德的讲座要听,妖魔鬼怪说法也要听。在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基础上验证自己的初心与修为。要「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把视野从对自己、自在组织的凝视里拿出来投向大千世界,去看到世界各地的变与不变,要潜心琢磨启发智慧,再用于实践,反复验证,才能得一二灼见。其间辛苦自不必言,但是绝没有快捷方式可走。
对中国慈善事业而言更是如此。中国现代慈善起步晚,底子薄,人才缺口大。放眼世界,欧美已经实践了百年,有大量的经验教训可供学习借鉴。而且慈善事业在不同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不同的风貌。比如在英国,首部慈善法发端于1530年应对贫困而出台的济贫法,恰是在神权与王权争夺的历史节点,几经周折发展到1601年出台伊莉萨白法,宣告了人类第一部现代慈善法诞生。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英国慈善风貌。法德的慈善实践又有不同,尤其德国在大陆法系下的法团慈善、协会治理模式是浸染着日耳曼文化生长出来的。在美国,特殊的建国史、宗教史和经济发展史也提供了不一样的慈善尝试路径。而即便在南美、在亚洲,也因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而塑造出不同的慈善风貌。这些都值得中国现代慈善潜心学习、分析吸收,最终找到适合本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慈善事业肩负的历史功能,才能谈得上「观我生,君子无咎」来造福一方。
观卦的五爻意义极深。刘老师在讲解观卦从初爻到五爻的递进关系时,化用了佛教修行次第进行模拟:初爻类似肉眼,二爻类似天眼,再往上是慧眼,这近乎罗汉的境界,慧眼不足够,菩萨是法眼。到了五爻即是佛眼。五爻的「观我生」中的「我」,不再是小我,而是「大我」,是众生皆我。是〈象传〉所言「观民也」。各阶层、各众生,都是「观」的对象,不光是一时一地、过去现在与将来,甚至是佛家所谓累世累劫都为我所观。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的理想国。但是它恰是慈善事业所追求的终极实现。是这个行业的北斗星,无法抵达但方向依旧。
就像不管是福特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盖茨基金会,还是中国的巧女基金会,虽然专注的工作领域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类价值最大化或是地球生态价值最优作为机构愿景。一些中字头的GONGO也是把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列为其组织使命而不懈奋斗。放眼寰宇,星河大地不过尘中之尘,人类足够幸运而能存于其间。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在这熙熙攘攘的世间繁衍、生活,承担着很多无法言说的秘密,这是超越物质层面的永恒哲思。也是慈善从现世做功,叩问彼岸的不二法门。2017年,陈天桥捐赠数十亿美元研究脑科学,揣测其动机,「观我生」怕是很难绕过吧!
结论
如今全球又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例,资本主义深层危机推动现代慈善不断进化: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共益企业风起云涌。在技术上日益成熟之日,其学界反而自发兴起了对慈善史、思想史的研究,业界则兴起了向宗教回溯再次探寻公共价值、伦理的努力。中国的现代慈善年少初成,童蒙待启。历史层面,理应如钱穆所云:「还得把自己历史归纳出自己的恰当名称,来为自己政治传统划分它演进的阶段。」在价值层面更应该躬身向中华经典汲取养分智慧。而《易经》是万经之王,博大精深。笔者不才,窥观64卦384爻4096种变化皆可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之勃兴带来启示。17年,欧洲学界经考据已承认莱布尼茨受《易经》启发发明了01二进制,助生了当前的网络森然。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殷切盼望更多英才共进宝库探寻,共尽心力!